混子曰:歷史漫畫里有怎樣的萌賤與幽默溫柔與豪情
當電視時代到來,尼爾·波茨曼在《娛樂至死》一書預言,現(xiàn)實社會的一切話語將以娛樂的方式呈現(xiàn),并成為一種文化。
而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和自的到來,話語的內(nèi)容和意義再一次改變,“泛娛樂化”成為不可的趨勢。
面對傳統(tǒng)教育中知識的枯燥無味,一個自稱“二混子”的年輕人用畫筆發(fā)起了挑戰(zhàn):誰說歷史就是時間、地點、人物的集合?誰說科技就是“高冷”的代名詞?他要把知識變得讓你“欲罷不能。
大二那年,一款二戰(zhàn)游戲讓愛上了歷史。“因為它太好玩了,誘使我對那個時代產(chǎn)生好奇。”
讀懂歷史,給帶來了令人欣喜的變化。“那些曾經(jīng)新聞里聽不懂的世界格局,豁然開朗。”只是有一點讓他有些不滿,“歷史書都是大塊頭,講得也很枯燥,有沒有辦法讓它們生動起來?”——他將歷史制作成了漫畫,并用生動有趣的語言。一個個國家在他的筆下變成了“又賤又萌”的,親身演繹著他們所處的時代。
漫畫獲得了很多人的喜愛。一期又一期地連載了下去,并從歷史逐漸覆蓋到生物、科技、金融等各個領(lǐng)域的知識。
2014 年 5 月的一天,按照慣例,睡前坐在床上看歷史書,剛好看到東周列國的章節(jié)。“這段歷史出現(xiàn)了很多國家,有些復雜。”看著看著,他突發(fā)奇想,“這些國家個性鮮明,好像人一樣,畫出來說不定會很有意思”。
這個想法由來已久。喜愛歷史多年的一直很疑惑。“歷史書向來都是大部頭,讓很多想要去看的人望而卻步。有沒有什么辦法能讓它們不再那么枯燥?”他決定做個嘗試。
第二天,他便對照歷史書,在紙上勾畫人物形象。他將故事架構(gòu)在一個班集體中,一個個國家被塑造成了班級中的人物,分配了班主任、班長和刺兒頭等角色,“一切都能”。
對設計師出身的來說,配圖是他的強項。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他用筆紙勾勒出“畫風略賤”的,又找了些網(wǎng)絡流行語,加在里面。耗時一個月,一篇圖文大功告成。
6 月,將《如果東周列國是一個班級,那這事就好理解了》的第一部分連載上傳到微博上,這篇的反響很好,一天內(nèi)轉(zhuǎn)發(fā)量約 2000。
此后,他利用工作之余,以每兩周更新一篇圖文的速度,連載漫畫。“經(jīng)常有粉絲在微博留言,催我快點更新。”
五個月后,將陣地從微博轉(zhuǎn)移至微信號,正式運營“混子曰”。“我在微博上的名字是‘二混子’。”就這樣,一個人、一支筆、一臺電腦,從中國歷史講到世界歷史。粉絲數(shù)量每天新增約 9000 人。
去年春節(jié)后,了新的嘗試。3 月,他發(fā)表了一篇《你不愛讀書,這不怪你》的圖文,里面的知識不再局限于歷史領(lǐng)域,增加了生物轉(zhuǎn)基因、汽車變速箱、次貸危機等知識點。“是不是所有枯燥無聊的知識都能變有趣?”
這次嘗試為帶來了廣告收入。很多汽車廠商找上門來,希望為他們畫一些科普漫畫,幫助客戶更好地理解汽車的不同性能。后來,他又接了一些醫(yī)藥、金融產(chǎn)品的推廣。
有了收入的,漸漸冷靜下來。“以前做這些完全抱著‘玩票’的心態(tài),可現(xiàn)在,我開始憧憬有一天能把它當成一個事業(yè)。”畢竟要放棄穩(wěn)定的工作,的心中不住地打鼓。
6 月,正在公司上班,手機傳來一陣震動。他點開朋友的短信,“今晚來吃個飯吧,我把泉靈姐叫來了”。
手一抖,“手機差點掉在地上”。短信中的泉靈姐正是前央視主持人、今紫牛基金的合伙人張泉靈。
下了班,匆忙東西,前往上海的一家私人會所。在那里,他第一次見到張泉靈。“比我想象的還要年輕還要瘦,非常精干。”
晚飯過程中,一直在埋頭吃海鮮。“泉靈姐跟我朋友在那里聊投資項目,但是也沒說要投我,我不知道做什么,也不好意思跟大腕說話,只好一個人坐那里邊聽邊吃。”飯就這樣吃完了,以為這事兒過了。
不曾想,過了一個月,張泉靈來消息了。接到微信的一刻,的手又是一抖,張泉靈問他,“你這個事是不是可以商業(yè)化了?”
張泉靈的投資意向讓很振奮。但他仍舊猶豫不決,張泉靈開玩笑他:“你這個寫寫畫畫也沒有門檻,別人幾個月就超過你了,所以必須快速發(fā)展起來。”
這句話切中了他心頭的顧慮。8 月,下決心辭職,全職運營“混子曰”,用漫畫等娛樂化形式,枯燥無聊的知識。同月,他獲得147萬輪融資,投資方是紫牛基金和真格基金。
接下來的半年,并沒有甩開胳膊大步向前,而是一直“小步慢跑”。最大的變化是他不再一人孤軍奮戰(zhàn),團隊拓展至三人。“那兩個小兄弟是我從粉絲中選出來的,非常幽默。”
三個人有了簡單的分工。負責整體把控,其余兩人可以幫忙編一些小畫面、小段子。團隊兩條腿走,一方面主做歷史和熱點知識,另一方面接一些廣告推廣盈利。但承認,“作品仍舊離不開我,他倆都沒有繪畫基礎”。
今年 4 月,的師兄加入團隊,負責行政、工商、法務等所有事務。“我們的小作坊終于像個公司了。”也從瑣事中出來,心撲在創(chuàng)作中。
團隊結(jié)構(gòu)日益完備,增加了繪畫和寫作人員。初期的兩個小兄弟成長了起來。以前,他們的作品只能做到 60 分,現(xiàn)在可以做到 70 分甚至 80 分,“我的修改工作越變越少”。
如今,經(jīng)過幾個月的磨合,作品基本可以流水化生產(chǎn)。每周,會組織召開選題會,跟大家敲定內(nèi)容框架和主創(chuàng)意。然后他會給每個人分配任務。最后由他將所有人的匯集,做最后的修改,比如增加笑話,修改邏輯問題和病句等。
流水化生產(chǎn)最明顯的優(yōu)勢,體現(xiàn)在對熱點的反應速度上。舉了“量子衛(wèi)星”事件作為例子。團隊通過以上流程,用了四五天時間全部搞定。“以前我們制作一個專題至少要兩個禮拜,根本抓不到熱點。”
而這個過程中,學習知識是最耗時的環(huán)節(jié)。精品文章線,使得團隊必須要把知識吃透了才能敲定如何去寫,“這個時間很難壓縮”。 此外,為了確保知識無誤,在發(fā)布前會找相關(guān)領(lǐng)域的專家把關(guān)。
熱點解析的吸粉能力極強,量子衛(wèi)星文章發(fā)布當晚獲得約 6000 個粉絲。此后團隊對熱點越抓越快,“南海仲裁我們一下午搞定,當晚就發(fā)稿了”。以前,沒有就運轉(zhuǎn)不起來的團隊,“現(xiàn)在我不在也能完成作品”。
未來,的目標是做一個泛教育品牌。“將知識領(lǐng)域覆蓋到數(shù)理化各個學科,將來,我要讓孩子們的教科書變得不再枯燥。”
- 標簽:漫畫與幽默
- 編輯:李娜
-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