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真英雄 天津全力提升京津跨境貿易便利化
千龍網北京10月28日訊 近年來,在跨境貿易領域,天津不斷加強與北京聯合聯動,對標世行營商環境報告和國際先進水平,推出了一批具有突破性的改革創新舉措,為京津跨境貿易便利化指標提升做出了巨大貢獻。
10月24日,世界銀行發布《2020營商環境報告》,中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由上年第46位躍升至第31位,連續兩年進入全球營商環境改善幅度較大的十大經濟體之一。其中,北京(天津)跨境貿易排名由上年第65位提升至第56位,超過日本。世行跨境貿易8個評價指標中,北京(天津)有6個指標得到改善,其中進口單證合規時間與成本下降超過36%。跨境貿易評價的是北京企業在天津海港的進出時間與成本。因此,北京的成績離不開天津的默默耕耘和奉獻,天津是北京跨境貿易發展的“背后力量”。榮耀屬于幕后的奉獻者!北京的成績單是由天津書寫的!
政府統籌形成合力。京津兩地進一步鞏固完善聯合聯動工作機制,成立由兩市主管市長為組長的聯合領導小組,建立聯合工作專班。天津商務、海關、港口領導多次來京對接工作,落實兩地市長天津會議共識。兩市開展聯合專項行動,發布3個聯合公告,推出了48項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改革創新舉措。天津市政府發布《關于深入開展港口降費提效優化環境工作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實施方案》,提出18項便利化改革任務,為天津港的大幅提效降費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兩地海關及天津交通、財政、海事出臺多個公告,推出系列先行先試舉措,為提高通關效率做出了重要貢獻。
改革流程實現模式再造。落實監管制度改革要求,修改完善口岸管理法律法規,實現申報單證、作業系統、風險研判、指令下達、現場執法的“五統一”,為口岸壓時降費奠定了制度基礎。創新推出通關提效舉措,將原有報關單、報檢單合并為一張報關單,推行進出口提前申報模式,建立進口提前申報容錯機制;實行報關單“日清”和“審單放行”限時辦結機制;創新稅收征管模式,擴大匯總征稅,推行關稅保證保險,開展高信用等級企業免擔保放行試點;實行“先放行后改單”、“先放行后繳稅”、“先驗放后檢測”,有效提升了港口貨物通關速度。大幅精簡單證,取消了118個稅號汽車零部件等產品自動進口許可證,《海關專用繳款書》企業可自行打印,出口原產地證實現網上申報、企業自助打印。
加大港口投入推動壓時降費。天津港所有集裝箱碼頭可以采取出口集裝箱直接集港至碼頭,進口可以“船邊直提”。全面推行《天津港碼頭、堆場操作時限標準(試行)》,向社會公開天津港口岸經營服務企業相關操作時限標準。天津港投入近4億元新建智能化進出場無人閘口,徹底解決港口集港高峰時段擁堵問題;投入2.35億元新置集裝箱岸橋和場橋,擴大港口生產能力。天津自2019年1月1日起主動取消港口建設費地方留成,自2019年4月1日起貨物港務費、港口設施保安費、引航(移泊)費、航行國內航線船舶拖輪費的收費標準分別降低15%、20%、10%和5%。天津港口實行“一站式陽光價格清單”,率先大幅調低外貿集裝箱重箱裝卸費率,直接降低進出口企業成本3.7億元人民幣。上線全國首個覆蓋全港區、全業務、全流程的天津市港口統一收費管理服務平臺,實現港口繳費和結算“一站式服務、一次性辦理、一體化管理”。
發揮科技優勢持續提升信息化水平。海關統一使用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標準版,實現貨物申報、艙單申報、運輸工具申報等外貿進出口三大關鍵業務通過“單一窗口”申報100%全覆蓋。商務、海關實行進口許可證申領和通關作業無紙化,企業通過“單一窗口”實現網上辦理、聯網核查。通過“單一窗口”信息平臺向進出口企業、口岸作業場站推送查驗通知,增加通關時效的可預期性。天津港口還對29臺軌道式場橋進行遠程自動化改造,全面提升五洲國際集裝箱碼頭和堆場自動化水平。依托“天津港電子商務網”,建立集裝箱業務受理中心和客戶服務中心,提供7×24小時詢價、訂艙、裝箱、報關、集港、結費、出單等服務。拓展“網上營業廳”功能,客戶可以24小時在線完成天津港集裝箱碼頭的集港預約、運抵發送、提箱手續辦理、卸船直取預約、費用結算等,實現“一網通全程”。上線運行集裝箱碼頭一體化操作系統,提升集裝箱業務生產組織流程標準化、調度指揮智能化、資源利用合理化、客戶服務便捷化水平。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