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常見的記憶規律和記憶方法
記憶是經歷過的事物在人腦中的再現。人們在生活中過的事物,思考過的問題,體驗過的情感,過的動作,都可以保持在大腦里,在相應刺激的影響下,重現出來,這就是記憶。記憶造就了人的無比豐富的知識庫,使人有了不斷接受新知識的可能。正是有了記憶,人的思維和智力才不斷發展。
古往今來,增強記憶力,博聞強記是人們的一個強烈愿望。著名文藝家杜勃羅留波夫用詩句寫出了人類的這一心愿:我是多么希望擁有這樣的才能,在一天之內把這個圖書館的書都讀完;我是多么希望具有巨大的記憶力,使一切讀過的東西終生不忘。人類沒有記憶,就沒有智慧活動可言。所以,阿斯基洛斯說:記憶是智慧之母。
記憶能力強的學生,能夠比較迅速地、準確地、持久地掌握學過的知識和技能,也能較好地理解和運用知識和技能,因此,中學生在求知之時,應掌握一定的記憶規律和記憶方法,不斷培養自己科學記憶的習慣,發展自己的理解記憶能力。
同一篇課文,同一個化學式、物理公式、英語詞匯,有人一目十行,過目不忘;有的人即便是反復念讀,還是難以記住。在一定的時間內能記住事物的數量稱之為記憶的速度。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的記憶速度有很大差別,即使同一個人對不同的事物記憶速度也不一樣。
即記憶能保持的時間長度,一般說來,長時記憶是對短時記憶的多次重復加工而成,當然也有印象特別深刻而一次形成的。不過,一個人如能對別人都容易忘卻的事物而保持長久的記憶,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此人的記憶能力較好。
一般說來,好的記憶力則是這四項指標兼而有之。大量的觀察和統計表明,一個具有優秀思維智能結構的人,必然具有非常好的記憶力,他的四個記憶指標通常都比較高。在記憶過程中,記憶的內容、記憶的方法、記憶的注意力、記憶內容之間和記憶時間分配,對于記憶的廣度、速度、持久度、準確度都有重要影響。
研究表明,每次信息的重復輸入,其維持記憶的時間是各不相同的。以外語單詞記憶為例,第一次可能幾秒鐘;第二次、第三次就可能由幾分鐘到幾小時;再重復就能幾天,甚至幾個月。重復次數越多,記憶時間就越長。
認識的循序漸進規律,了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任何新知識的獲得都是由原來知識發展、衍生或而來的。所以,對新信息的記憶,通過和原有知識的各種形式的聯想(接近聯想、類似聯想、對比聯想、聯想等),形成新、舊知識之間有機聯系的系統,是有利于知識儲存的。
記憶是一個不斷鞏固的過程。由瞬時記憶到短時記憶再到長期記憶有一個過程;由保持到理解、到衍生新知也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質變之后外來信息就能長期、牢固地保存在腦海中。
當一個新的信息輸入后,它與原有的知識儲備之間會產生一種相互干擾。一是前后信息互相加強,稱為正;二是前后信息互相干擾,稱為負。正有利于記憶,負則對記憶起作用,所以,同學們在學習時要充分利用正而避免負。
中學化學內容可分為基本概念、基礎理論、元素化合物、基本計算、化學實驗和有機化學六大部分。每個部分又分為若干具體內容,如同學們學習和記憶基本計算部分時,不妨將它分為式計算、換算和化學方程式計算3部分;再把式計算分為3類,換算分為3類,方程式計算分為17類,這樣,把基本計算部分分為23類,涵蓋了計算部分所有內容,這樣,條分縷析,便于記憶。
心理學家作過試驗,讓學生讀80個的詞,讀80遍后才能記住,并且很容易遺漏和。但是,讀由80個詞組成的一首詩,8遍就能背熟。同理,同學們要記住英語單詞,記憶語文中的優美詞句,不妨放在課文中去記憶。
英語中的形容詞、副詞大多都有相對應的反義詞,用找反義詞的方法來復習、記憶這些單詞,可以一舉兩得;形似義異詞、同音(近音)異義詞,同學們平時容易混淆,常常讀錯、寫錯、用錯,因此,同學們可以將它們分組列出,以形成鮮明對照,加深記憶。
英語詞匯記憶中,同學們可以根據構詞規律,把某些單詞分為詞根、前綴、后綴來記憶,往往能很快記住單詞。學物理時,掌握能量守恒和的原理,對理解力學、熱學等不同運動形式有著共同的意義,也便于記憶。
記憶電流公式,同學們不妨把電流想象成水流。電流由高壓向低電壓方向流,就像水流從高處向低處流,水流量的大小與河中的障礙成反比,障礙越少,水流量就越大。電流也是這樣,它與電阻成反比,阻力越小,電流就越大。
中學物理、化學中有許多實驗。這些實驗有助于同學們對學科概念、、公式的理解。同時,學生觀察實驗,親自操作,能激發興趣,集中注意力,因此,對學習內容印象深刻,因而記憶牢固。可見實驗記憶是記憶的主要方法。
即在復習過程中穿插回憶。心理學研究表明,用于嘗試回憶的時間較多,記憶效率則較高。嘗試回憶可以把正確的鞏固下來,錯誤的加以糾正,遺漏的及時補上。記憶方法很多,但無論哪種方法,都必須建立在對所記憶內容的正確理解之上,理解是記憶的基礎,這一點,中學生朋友們應牢牢記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