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金手杖
今年3月,我接到盛京文學網龐滟總編從沈陽寄來的《優秀編輯》榮譽證書。此刻,我心中涌動一股暖流,這既是對我從事編輯與安檢工作的肯定,又是一種鼓勵與鞭策,讓我感慨萬分,浮想聯翩……
1990年,由于受到身體殘疾的局限,我初中畢業就永遠地告別了校園,我追逐的“大學夢”隨之破滅。在極度與彷徨中,我選擇了文學作為宣泄情感、與人交流、追求人生目標的突破口。
初學寫作,我不知道怎樣寫才好。在潔白的稿紙上,我寫了一篇又一篇,常常是覺得不太理想,就撕了重寫,廢紙積攢了一大推。更急的是,由于我是腦癱患者,四肢痙攣,不那么靈便,尤其是寫字很慢也很丑,一頁稿紙我就要歪歪扭扭地寫上半個小時,往往急得滿頭大汗。當我把復寫稿子裝進信封,蹣跚步行一公里投進綠色郵箱的時候,心中總算松了一口氣。倘若在報刊、上發表出來,心中一種溫馨便會油然而生,充滿著成就感和幸福感。那時候,我就是這樣寫了投,投了又寫,比健康人付出了更多的艱辛。
過了幾年,神奇的電腦走進了各個企事業單位,每當我看到它,就有一種想擁有它的感覺。當時由于我經濟拮據,只能過過眼癮而已。我有一位同學在安波鎮街里開了家打字復印社,裝備了一臺臺式電腦,我羨慕得不得了。有一天,我把一疊手寫的作品遞給這位老同學,請求她給打印出來。看著她手指在鍵盤上跳動、瀟灑自如的樣子,我更加羨慕。當我接過打好的稿子時,興奮得難以言表,尤其是望著一行行清晰、漂亮的文字,更是欣喜若狂,馬上裝進信封投進郵筒……
2003年,市殘聯贈給我一臺二手286臺式電腦,我像獲得寶物似的愛不釋手。在從事經商之余,我整天待在電腦前,摸索著怎樣操作。后來,又參加市殘聯舉辦的電腦培訓班,技藝大有長進。電腦在經商上給我帶來諸多便利,以往在本子上記、用算盤來算,既麻煩又容易出錯。現在只要點擊“計算”軟件,賬目一目了然。我還把手寫的文稿逐一敲進電腦里保存起來,隨時打開修改。就這樣,我基本上不再用痙攣的手費力地寫字,也成為“跟上形勢”的一了。
這時候,有朋友對我說,光有電腦不行,還得安裝寬帶上網。2005年,妻子看到我的電腦時好時壞,花了許多修理費,干脆給我買了一臺液晶電腦,市殘聯還給了一張寬帶愛心卡。在網絡世界里,我利用電子郵箱和QQ,積極向各級報刊、,同時也促進了自家商場購銷兩旺。
2007年,安波鎮人民得知我既會寫文章又會用電腦,就招聘我到鎮殘聯從事殘疾人專職委員工作。在忘我的工作中,我協助鎮殘聯理事長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把殘疾人康復、就業、教育、扶貧、組織建設等信息輸入電腦里,實現了自動化管理。還經常走訪殘疾人,傾聽他們的呼聲,反映他們的疾苦,用電腦寫出許多新聞報道發表在各級報刊、、網站上。同時,我還兼任普蘭店區殘疾人文聯副和肢殘協會秘書長,利用互聯網建立多個QQ群和微信群,線上線下發布各種正能量信息。開展有征文、參與組建殘疾人朗誦藝術學會、殘疾人歌手大賽、殘疾人朗誦培訓、室內趣味運動會等各項文體活動的策劃。在大連電視大學學習期間,我擔任兩個班級的班長,申請了社會工作專業QQ群,及時發布或相關作業、信息……雖然我吐字不清楚,但有電腦替我發言,掃除了一切障礙,將這些活動搞得有聲有色,得到了廣大殘疾人的歡迎和有關領導的稱贊。
2016年,我不期走進了由沈陽市作家協會創辦的盛京文學網站,從事網站編輯與安檢工作。兩年來,我利用經商空隙,每天在電腦上奔忙于前臺與后臺之間。一邊編輯、審核大量的文學作品,細心地為他人做“嫁衣”,一邊按照網站要求,認真負責地對每篇文學作品進行檢查,還制成表格,一天一匯總,一周一,我每月都被網站評為“安檢之星”。今年5月30日,我以《安檢關,打造綠色生態盛京網》為題,在網站安檢部QQ群里,與同行們共同分享成功的經驗,還代表安檢部發言,得到了同仁及總編的充分肯定。
如今,智能手機廣泛普及,凡是電腦有的功能,它幾乎都擁有。于是,我利用手機聯上電腦,時而網上經商,時而與文友交流,時而向各種。十幾年來發表了30多萬字的文學作品,去年被作家協會吸收為會員。我還申請了“恩先文學工作室”的微信號,每天發布我和普蘭店區作家們的文學作品……
普惠百姓,也于我。我的每一點進步,總與電腦有關。一個農村二級肢殘人,不僅經商致富、蓋起了三層小樓,而且能夠穩步行走在文學道上,努力去實現我的文學夢,可以說電腦就是我最好的每日不可或缺的“金手杖”。我的與時代同行的親身經歷,了電腦由臺式、液晶、筆記本、平板演變成掌上電腦(智能手機),了祖國科技信息化的飛快發展,了社會文明進步給人民生活帶來的顯著變化。我切切實實地感到:“”這個詞語,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