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者透露性保健品暴利內幕 16元性用品賣價190
昨日,成都將首次專項集中整治性保健用品市場的消息經本報強勢報道后,立即引起各方關注。本報特別開通的“熱線也鈴聲不斷,熱心市民、專家、政協委員和代表紛紛為根治性用品市場混亂局面建言獻策。昨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自稱曾干過此行整整8年的王先生打進本報熱線電話,詳細吐露了經營性保健品的“絕對內幕”。
同時,成都市副市長、本次專項整治行動小組組長曾萬明,成都將盡快出臺相關規范性法規,形成標本兼治、聯合執法的長效管理機制,重拳狠治性保健用品市場。
王先生稱,他1998年他的店鋪開在人民南,其附近一帶密集了、娛樂城和酒吧,因此他生意也非常好。“我的店面只有8個平方米,當時開店總共花了不到1萬元。”王先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但我每年下來的純利潤不下12萬元。
王先生說,那些規模較小的性用品店,一般由批發老板主動送貨上門,規模大的店老板一般到成都五塊石醫藥市場進貨。如今,五塊石立交橋下又新成立了一個性保健用品批發市場,批發交易十分火爆。
“我當時一般是從廣州批發市場去拿貨。”王先生說,自己批發的性用品大多都是“三無”產品,甚至很多來不明,根本聯系不到、找不到廠家。那里的進價非常低,他每次進兩皮箱的貨可以賣上一兩個月。
王先生透露,大多數性保健用品一般都是七八個品種“共享”一個批準文號,明明是“衛食字”、“衛消字”和“衛妝字”產品,生產廠家卻在包裝上標著“半個小時見效”、“增硬增粗”等字樣,大打“擦邊球”,利用火辣辣的包裝、說明書進行虛假宣傳,利用消費者的好奇心理進行和欺詐。
王先生說,那些性用品經營店一般開在居民小區和一些酒吧、娛樂城附近,一般只辦了工商營業執照,下午和晚上是生意最好的時段。“別看那些藥品吹的這么兇,其功效到底怎么樣?說白了,我經營了這么多年也不曉得!”
王先生透露說,性保健用品利潤驚人,如“增長水晶棒”,進價16元/根,零售價卻賣到了190元/根;用普通硅膠制成、成本僅幾十元的仿線多元;含有咖啡因等興奮藥劑的普通口香糖,用上印有女郎圖像的“催情糖”包裝盒后,身價暴漲到120元……
他稱,安全套是最常用的性用品,一些店主以次充好,出售劣質或過期的避孕藥具。
四川省社科院有關專家指出,造成性保健用品市場秩序混亂的主要原因是職能部門監管體制不順。該市場相關制度、法規未能及時跟上,表面上由衛生、藥監、計生、工商等部門按照各自分工聯合監管,實際上這種管理體制給平時監管帶來諸多不便。因此,部門首先應理順監管體制。
另外,由于此類產品尚無統一的質量標準,現有的審批原則往往停留在產品本身對人體有無、有無毒副作用的層面上,而到底其對消費者性生活的質量改善作用如何卻很模糊。
昨日,號稱國內規模最大的某性保健品集團一負責人打進本報熱線大倒苦水。他說,一些未辦執照的性用品“渣渣店”把整個市場搞得烏煙瘴氣,正規店在市場上反而競爭不過對方。很多大城市一些性用品連鎖店都難以撐下去了。那些受損害的消費者出自隱私雖然不去投訴,但卻失去了對性用品的信心,整個市場由此陷入惡性循環。
昨日,成都市政協委員馬小駒認為,該市場的規范最終要依靠行業行為規范的建立。在集中整治初見成效后,要致力于市場行為規范的建立和引導行業自律。
成都市政協委員王錦生指出,這些違法違規的性用品店一般暗藏于大街小巷,比較分散,這給整治執法造成一定難度。充分發動各個街辦、社區的力量,及時向執法部門舉報,加大日常監管,讓那些不規范、違法違規的性用品店無處藏身。
對此,成都市副市長、本次專項整治行動小組組長曾萬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市將組織衛生、藥監、計生、工商等多個職能監管部門形成長期的聯席會議制度,進行聯合執法,標本兼治、打防結合的原則,進行實時監測、管理,并建立形成這方面的長效管理機制。
曾萬明透露,成都將專門出臺相關的規范性法規和,讓性保健用品市場監管有法可依,徹底根治成都性保健用品市場的混亂局面。記者杜成實習生唐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