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中國影協杯”優秀電影劇作揭曉業界專家認為—— 優秀文學劇本仍是稀缺資源
“編劇的一切工作最終都會呈現在電影銀幕上,我們寫作的過程和最終完成的劇本,大多數觀眾是看不到的,甚至有時連家人都不知道我每天究竟在寫些什么。感謝中國電影家協會,讓我們這些幕后的編劇有機會走到臺前,讓更多人了解我們的工作、理解我們的創作。 ”7月8日,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國家新聞出版電影頻道節目中心、湖北省潛江市人民聯合主辦的第八屆“中國影協杯”優秀電影劇作推選活動表彰典禮在舉行,繼《歸來》之后,憑電影《大唐玄奘》第二次獲得“中國影協杯”表彰的著名編劇鄒靜之發出如是感慨。
與鄒靜之一同站在臺上的,是因電影《勇士》而獲得表彰的編劇、電影學院教授趙寧宇。“有機會參與創作長征題材電影,是我的榮幸。為了寫出《勇士》的劇本,我和趙冬苓老師研究的史料超過2000萬字。除了劇本,我還繪制了數十幅拍攝現場平面圖,以及數百幅人物造型參考圖。 ”趙寧宇分享道,“經過三個月的艱苦拍攝, 《勇士》終于得以完成,并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在我看來,應該得到表彰的不僅是我和趙冬苓老師,更是《勇士》劇組的全體同仁。 ”
除了《大唐玄奘》和《勇士》,《我不是潘金蓮》(編劇劉震云)、《我的上高》(編劇方天民)、《七月與安生》(編劇林詠琛、李媛、許伊萌、吳楠)、《驢得水》(編劇周申、劉露)、《寒戰2》(編劇陸劍青、梁樂民、吳煒倫)、《追兇者也》(編劇張天輝、陽建軍、曹保平)、《百鳥朝鳳》 (編劇吳天明、羅雪瑩、肖江虹)、《湄公河行動》(編劇林超賢)共同榮獲本屆“中國影協杯”“十佳電影劇作”榮譽。
第八屆“中國影協杯”活動首先按照15位推薦委員的推薦投票,按得票多少產生了25部入圍影片,其中既包括一批2016年度上映的高票房電影,如《美人魚》 《湄公河行動》 《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寒戰2》 《大魚海棠》 《我不是潘金蓮》 《火鍋英雄》等,也涵蓋了一部分2016年度推出的文藝電影,如《邊野餐》 《長江圖》等。經過郭運德、仲呈祥、張宏、江平、張思濤、趙葆華、顏品、陸亮、唐科、張弛、梁明、李春利、高偉13名終評委認真看片、熱烈討論,最終以記名投票的方式產生了上述十部優秀電影劇作。
本屆“中國影協杯”評委、中國影協電影文學創作委員會主任張思濤表示,入圍本屆“中國影協杯”優秀電影劇作的20余部影片中有7部名列2016年度國內電影票房排行榜前20名, 《我不是潘金蓮》 《湄公河行動》 《寒戰2》 3部高票房影片最終入選“十佳電影劇作” ,這說明電影界人士曾經擔憂的“電影票房與電影藝術相”現象已經有了較為明顯的改善。同時,他也提出當下真正優秀的文學劇本依舊是稀缺資源,電影文學仍是電影創作中比較薄弱的環節。“文學是電影藝術的基礎,但電影文學被邊緣化的痼疾并未根除,市場上一些比較主流的影片,依然主要靠特技或動作場面來增強可看性,文學性相對薄弱。 ”張思濤表示,“此外, 2016年出現了一批以‘晦澀’為特點的文藝電影,不少觀眾反映看不懂、沉悶、散漫,實際思想內容比較貧乏,這也是值得我們關注的一種創作現象。 ”
“中國影協杯”是國內電影文學界一年一度總結經驗、表彰先進、探討學術的專業性活動,目的在于鼓勵和繁榮電影文學創作,提高影片質量,促進我國電影事業發展;顒幼2009年由中國影協創辦以來,至今已舉行八屆。從上屆開始,“中國影協杯”優秀電影劇作的推選范圍由影片的出品年度改為發行年度,因此本屆“中國影協杯”的推選范圍是2016年度在國內正式公映,包括電影頻道制作和播放的電影作品。“編劇是電影創作的第一生產力,電影文學是增強中國電影文化原創力的支柱。為提升編劇地位,提高劇本質量,將電影文學方面的評選活動和學術研討經;、制,中國影協舉辦了‘中國影協杯’活動,這充分反映了我們對電影文學工作的重視,也表明了劇本創作在整個電影創作中的重要地位。 ”中國影協分黨組、駐會副張宏如是說。
在第八屆“中國影協杯”表彰典禮上,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與中國影協電影文學創作委員會合作舉辦的“中國電影家協會電影劇本孵化中心”同時成立,成為中國影協加強電影文學工作的一項新舉措。中國影協電影文學創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趙葆華表示,“電影劇本孵化中心”的主要任務是組織專家隊伍,對電影界擬投入拍攝的電影劇本進行專家論證,提出切實可行的修改意見,有效幫助攝制方組織編劇進行修改,爭取不但達到拍攝要求,更達到優質電影的劇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