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說到熒屏的選擇性跨越
熱播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以下簡稱《知否》)在引起廣泛討論的同時,對其“嫡庶神教”的聲音也不時出現。所謂“嫡庶神教”,指的是一部分女性對網絡小說中關于古代家庭的一種想象與建構:正妻與嫡出子女高貴不可,而妾室與庶出子女則地位卑下,二者之間存在著嚴格的等級區分,矛盾激烈。
誠然,《知否》的女主角盛明蘭以盛府不受重視的庶女身份出場,電視劇的情節也圍繞著盛家內部的妻妾嫡庶斗爭展開。但是,相比于原著,《知否》的成功恰恰是弱化了“嫡庶神教”。
《知否》的原著小說2010年發表在晉江文學城,是網絡文學中宅斗最具代表性的名作之一,電視劇將原著中的穿越元素抹除,女主角的行動邏輯、故事背景跟著轉變:
原著中,主人公來自現代的職業女性靈魂穿越成古代五歲的官宦小姐,背景發生在禮教嚴格,對女性的格外劇烈的明清時期。同時,原著在經過一定考據的基礎上,詳盡地描繪了封建時代家宅內部的游戲規則與之道。主人公將家庭視為職場,“把老公當老板”,我們將原著視為以古代為背景的女性職場文學未為不可。
電視劇則進行了選擇性改編,并且由此帶來了價值上的改變與對照。無論是劇中主人公與親人的感情,還是在其身上發生的故事,都沒有了濃厚的職場斗爭痕跡。
電視劇將《知否》設定在北宋年間,除了仁至英時期的斗爭與原著皇權更替有可貼合之處外,選擇一個能夠容許女性相對的時代自然也非常重要:別的且不提,如果電視劇按照原著的時代拍攝,男女主角在婚前見面的次數就會大大減少。且不說其他,觀眾需要的是男女主角的甜蜜戀愛,而不是一部職場劇。而另一個問題接踵而至:時代變得相對輕松活潑之后,家庭內部的嫡庶斗爭固然酷烈,卻也已經被相對弱化了。某種意義上,電視劇的盛府對于主人公來說,已經不是心計的職場了。
關于電視劇與原著小說的對照,我們還可以簡單回顧原著與劇版《甄嬛傳》的差異。《甄嬛傳》原作的架空背景被劇版附會到清代雍正年間之后,小說中被男女情愛故事柔化的宮斗邏輯得以得更為鮮明尖銳,由此,電視劇在對壓抑人性的宮廷邏輯的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相比之下,《知否》的改編某種意義上弱化了原著,但故事邏輯同樣得到了。
原著小說對“嫡庶神教”看似詳盡描寫,實則心懷沖破現實邏輯的愿望;改編電視劇似乎在推動女主角主動出擊,積極宅斗,但又部分地消解了家庭內部的嫡庶之分在劇中的重要性。這樣看來,無論是劇版還是原著《知否》,大概都并非炮轟“嫡庶神教”的戰役中最需要的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