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評論】周志雄:網絡小說怎樣寫現實
經典現實主義理論認為,現實主義作品應該比現實生活更高、更強烈、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因而就更帶普遍性。要實現現實主義的深度寫作,需要作家從社會生活出發,要現實矛盾,要深入生活的復雜性。莫言的《蛙》寫出了真實的歷史,計劃生育政策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在特定歷史階段對中國經濟發展意義重大,這是不容置疑的,但問題在于,這項國策在實施的過程中,對千萬家庭特別是生育女性帶來巨大的身體與的,莫言寫出了歷史中的人所的與心理創傷。方方的《涂自強的個人悲傷》寫當下貧困大學生涂自強所遇到的生活困境,涂自強在沉重的現實面前被壓垮了,最終悲傷地死去。這樣的作品寫出了復雜、沉重的現實層面,是有現實主義深度的。
近年來,現實題材網絡小說受到重視和關注,需要討論的問題是,現實題材網絡小說很少現實復雜性,網絡小說是以讀者為中心的小說,偏重故事的趣味性、曲折性,多是輕盈而非滯重的,喜劇性而非悲劇性的,戲劇性情節多于心描寫,少有表現生活與人性的復雜糾纏。網絡小說對現實的再現融于傳奇性、理想化的故事之中,呈現現實的方式多是片段的、細碎的、零散的,以經典現實主義的理論來評判網絡小說往往是難以搔到痛處的。
好看的故事是網絡小說的外殼,其深層是讀者的情感需求和讀者對生活的體認。那些都市、青春、職場、軍事等現實題材的網絡小說故事之所以能引起讀者的追捧,其核心是故事與我們生活的相關性,與我們情感的相關性,好的網絡小說讀者熟悉而陌生的生活經驗,豐富讀者的體驗。《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呈現了新的戀愛方式——“網戀”,以一種輕松幽默的網絡語言表現了一種新的生活。《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寫出了“70后”一代人在市場經濟時代理想失落,陷入困境的現實。《蝸居》《裸婚》《失戀33天》《雙面膠》《七年之癢》《請你原諒我》《杜拉拉升職記》《山西煤老板》《二胎冏爸》《明月度關山》等小說讓我們看到了時代的震蕩,這些作品如同一張張切片,再現了一個個現實問題:高房價問題,新時代的婆媳關系問題,都市青年婚姻問題,失戀問題,家庭感情破裂問題,職場問題,企業老板違法經營問題,鄉村留守兒童問題,鄉村教師工資低問題,鄉村扶貧問題,等等。小說通過故事講述這些“問題”,作家既要診脈,也要開出方子。失戀的人如何走出困境?如何度過七年之癢?職場小白如何適應?貧困鄉村如何脫貧?這些小說給出了答案。
在現實主義作品中,作家不一定要解決矛盾,阿Q不明不白地死去,駱駝祥子變成了個人主義的鬼,涂自強悲傷地離世,造成悲劇結局的原因有社會、命運、性格等多重因素,作品的意義在于現實,在于“將有價值的東西給人看”所帶來的心理震撼。在網絡小說中,結局是的,問題是必須得到解決的,作家多用理想主義的方式來解決。在《明月度關山》中,鄉村留守兒童問題、脫貧問題的解決靠的是跟主人公明月有特殊感情關系的人對山區的投資和國家扶貧政策的落實,明顯帶有理想色彩,淡化了現實的復雜性。在《大國重工》中,國家重工業發展進步是通過由新世紀穿越到80年代的“強人”來推動的,現實性矛盾被削弱了。林海聽濤的《我們是冠軍》以YY式的故事寫主角張俊與楊攀一成長,帶領中國隊參加世界杯的角逐,獲得了世界杯的冠軍,以中國足球的現狀來看,這是一篇通過小說的想象來實現夢想的作品。這篇小說可貴的地方在于,小說沒有停留在簡單的人物升級成長的爽文快感中,而是以隱晦的筆法,描寫了中國足制的問題,并試圖探討,中國足球的出在哪里?中國足球的出不能依靠以張俊為代表的黃金球員來推動,需要將冠軍的經驗總結出來,投入到中國足球的建設之中,如教練、投資、體制等方面的改變比明星球員更有意義,推進中國職業足系的發展才是根本問題,只有在這些方面有根本性的改變,中國足球才可能獲得真正的世界冠軍。
五四以來的現實主義文學吸收了現代主義文學的精髓,是求“真”的文學,文學要打破“瞞”和“騙”,要淋漓的鮮血和人性的黑洞。、破敗、不堪、孤獨感、荒誕感的體驗是現代主義文學的常見主題。網絡小說是當代的大眾文化,網絡小說少有如托爾斯泰那樣寫人物的心靈,少有如卡夫卡那樣用寓意性的故事表現現代人的困境,少有展現復雜的社會矛盾與多面的人性糾纏,但并不能因此否定網絡小說的現實主義價值。
從作品的氣質來說,五四文學以、、個性解放的現代書寫人的,但面對未來,五四文學充滿了憂郁和感傷的氣質,這是與時代相關的氣質。與此形成映照的是中國網絡小說是明朗的,充滿了樂觀的豪情和想象建構的沖動,這與以來的時代總體面貌有著緊密的關系。網絡小說發端于上世紀末,興盛于新世紀,這是一段中國領跑世界經濟發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的歷史。上世紀90年代中期到2018年,中國城鎮化率由30%提高到60%,人均P由約5000元提升到近6萬元,中國高校高考錄取人數由90萬人提高到650萬人,人民生活水平極大提高,高等教育極大普及。面對這樣的時代發展現實,網絡小說總體上有一種樂觀、昂揚、積極向上的時代氣質,充滿輕松、詼諧、生活化的格調。
網絡小說常被人稱為爽文,所謂爽文,從文學的基本功能來說,它對應的是讀者的夢想機制,借助人物故事實現自己的理想,表達自己的情緒。耍酷、升級、不斷進步、各種好運,這種YY的故事設置是大眾文化的常見手法,在中國網絡小說中被廣為采用,這樣的故事雛形或許難以深刻地反映現實,但無疑是最能與中國讀者產生情感共振的。主人公一升級、成長,不斷變強,不斷收獲成功,這與中國產業升級、國家日益富強的時代形勢是契合的,與年輕人經過自己的努力,不斷進步,獲得更高質量的人生狀態是一致的。有讀者從歷史穿越小說中讀出了個人建功立業的抱負與創造世界的夢想,從抗戰故事中讀出了面對外敵時的英雄情結,玄幻小說中的成長主人公讓人爆發,勇往直前。這是一個需要拼搏和努力的時代,一個需要理想和,不斷追求成功的時代。
在網絡小說宏大的想象構架中,體現的是一種大國氣象與大國氣度。開疆拓土的故事,表面上是作者的想象力所致,其文化背景是大國崛起的民族自信力。漢、唐、宋、明等朝代,曾是中國領先世界的時代,是中國居于世界中心的歷史時期,這段歷史為網絡歷史小說作者所厚愛,《唐磚》《明》《新宋》《回到明朝當王爺》這些小說以歷史和想象混雜的故事基調重回漢唐雄風時代,是時下國人創造歷史的時代豪情的折射。
網絡小說作為貼近讀者情感的當下文學樣式,從內在的特質來說是現代的。相信個人的力量,樂觀、明朗的內心,永遠不外力,永遠奮進不止,這是個人的自信。貓膩的《間客》中那種永不服輸、永不的追求公平、,是對時下青年人夢想的呼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花千骨》中那種為愛情不顧一切,那種面對永不放棄的“執念”,不正是的最高境界嗎?《羋月傳》中主人公羋月的命運波折頗有戲劇性,面對命運的撥弄,羋月從來沒有放棄內心的,最終成為輔佐秦王的天下雄主。這種女性自立、自強的故事不正是當下女性主義的表現嗎?很多讀者從網絡小說中看到了新時代女性的面貌,從中獲得了閱讀的快樂和的力量,這是現代文學以來女性文學中所匱乏的。在丁玲、張愛玲、蕭紅、、陳染、林白、徐小斌等女作家的小說中,情感世界是破碎的,是充滿問題和悲劇的,女性主人公面對現實困境是缺乏“行動力”的。網絡小說的主人公則是積極進取、勇于擔當的,渾身充滿正能量,閱讀這樣的故事讓讀者確認自身的潛力,將本能的沖動通過想象性體驗進行,讓情感變得豐富,從而促進的成長,完成健全人格的塑造。
經常看到這樣的文字:網絡小說過于縹緲,脫離現實,制造廉價的夢想。這樣的對網絡小說來說好像切中要害,但又是似是而非的。若僅僅認識到這點,是遠遠不夠的。如上文所分析的,網絡小說并非脫離現實,并非不關心現實問題,網絡小說有其自身的話語場和話語規則,如果以經典現實主義的準則來要求網絡小說,實則是欲消滅網絡小說的個性。當然,這并不等于說中國網絡現實主義題材的小說沒有問題,比如一些網絡作家生活經驗匱乏,主要靠想象編織故事,細節描寫缺乏生活支撐,一些小說故事情節不符合現實邏輯,過于奇觀化的故事情節影響了現實主義的深度,傳統作家深入生活調研、采風的做法值得網絡作家們學習。如果以“三言”“二拍”為代表的中國傳統世情小說為參照,小說是“言社會”的,是現實生活的,小說中所描寫的社會生活圖景為我們今天的讀者提供了那個時代真實的歷史人情風貌,與我們從一些現實題材網絡小說中所看到的一樣,這是需要網絡作家們繼續發揚的。
- 標簽:性過程寫得詳細的小說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