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文學論壇”再開講王延輝與顧廣梅激情“飆經典” 給你一個的“奎虛閣”
帶著自己20年磨一劍的長篇小說《奎虛閣》,昨日上午,一級作家王延輝做客2019年第一期“經典文學論壇”。他與山東師范大學教授顧廣梅展開對談,談《奎虛閣》創作背后的諸多故事及王延輝個人的成長經歷,為現場觀眾打造了一個屬于他們的“奎虛閣”。
顧廣梅率先向王延輝拋出的問題“文學的本質意義是什么?”提問時,顧廣梅先引出了作家張煒和卡夫卡的觀點,張煒說:“文學的根本是詩心和童心,如果沒有這兩樣,就沒有純文學和雅文學”。卡夫卡說:“我們應該讀那些咬傷我們、刺痛我們的書。”王延輝表示,很贊同張煒的看法,在他看來,不只有文學,幾乎所有藝術的根本都是“詩”,他引用了《詩經大序》和蘇東坡的說法。對于小說來講,他又覺得不能過于“干凈”。“我更喜歡小說當中的市井氣,比如《紅樓夢》,假如沒有那些家長里短,就不能稱之為一部偉大的小說。如果小說的本質是詩心,那其核心概念就是市井氣,正所謂文學即是人學,文學至今所表達的依然是人性。”
顧廣梅說,在讀《奎虛閣》時,確實能感受到王延輝的這兩種觀點,一方面,將這部作品的題目連起來,仿佛就是一首詩。此外,也能感受到“世情小說”的概念,“他是一個體察人性和的作家”。
接下來的提問,顧廣梅再引梁啟超《論小說與群治之關系》中對小說四大“神力”的總結,以及莫言對“文學,是無用之用”的說法。請王延輝回答“文學的作用是什么?”王延輝干脆“將百煉鋼化為繞指柔”,繞過文學,談起舞蹈。他說,古人連臂而歌,踏地而舞,人們被火光吸引、,“當文學的火光在熊熊燃燒時,也在和吸引著圍繞它起舞的人們,你我,在座的每一位”。總結來講,文學的作用是“陶冶、改變、支撐,最后變成一種念想。不只作家,幾乎所有人都離不開文學,人們一生中必然有幾本書是支撐一生的,就算不識字的人,也受著民間文學的影響”。
王延輝的新書《奎虛閣》,以一座歷史悠久的藏書樓“奎虛閣”的歷史變遷為背景,以主人公歐陽童從一個少年舞蹈演員,成長為著名古籍鑒藏專家的生命軌跡為主線。圍繞奎虛閣“藏書”在不同時代的命運,展現“書”在國中的地位、價值、意義等文化情結,同時表現了知識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情懷。全書跨時近40年,據顧廣梅統計,書中人物達30余位,但幾乎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鮮明個性,都能勾連出各自背后的社會場域。
那么,作為一個只有初中一年級學歷的舞蹈演員,王延輝到底是如何成長為一名優秀作家的呢?王延輝說,自己從小就喜歡讀書看報,到后來,成為山東歌舞劇院一名舞蹈演員時,依然愛看書,加上種種原因,便被調到圖書館。“剛開始沒少鬧笑話。”他回憶,有次一位說濟南話的讀者要本《管子》,他干脆就給人家拿了一堆各式各樣的管子來。因為壓力和上進心,后來他便大量地讀書,一個偶然還獲得了冰心和葉圣陶當評委的征文,由此便寫作道。(記者石曉丹)
原標題:“經典文學論壇”再開講,王延輝與顧廣梅激情“飆經典” 給你一個的“奎虛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