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得知自己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這些大牛們都在干什么?
盡管諾貝爾獎因為不斷爆出的爭議、丑聞,使其名譽度嚴重打折,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在當今世界,無論是含金量還是知名度,諾貝爾獎依舊是當之無愧的“爸爸”。
胡安·拉蒙·希梅內斯被稱為“最細膩的行吟詩人”,1939年西班牙內戰后,他到南美波多黎各。
1956年,希梅內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當祝賀的電報傳到波多黎各時,希梅內斯正在醫院陪著自己的妻子塞諾維亞。
塞諾維亞不幸罹患癌癥,正躺在醫院里,而希梅內斯也是在醫院里接受記者采訪。他說:“我的一切成就都應歸功于我的妻子。對于獲得這項殊榮,我本應感到高興和自豪,然而,由于她沉疴不起,我無法體會這種心情。對此,我只有遺憾。”
沒想到的是,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三天后,塞諾維亞離世。希梅內斯受到很大打擊,未參加諾貝爾頒獎儀式。
米哈依爾·肖洛霍夫,是二十世紀蘇聯文學的杰出代表,1965年他的作品《靜靜的頓河》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不過,肖洛霍夫卻總是說,文學院耽誤了他。早就應該在三十年前,就把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他。
1965年,當肖洛霍夫得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他正在郊外的森林打獵。以至于后來在親赴斯德格爾摩領獎時,他對在場所有人說,“在我得知獲獎的那天,正好朝天放了兩槍,除了掉下兩只大雁外,還十分意外地掉下諾貝爾文學獎。”
加西亞·馬爾克斯自從寫出《百年孤獨》后,一直是諾貝爾文學獎的20名候選人之一,1980年甚至成為最后7名競爭者之一。由于他軍上臺,宣布“文學”,一直未有新作發表,以致一次一次落選。
1980年,文學院一位評委在報上發表聲明:馬爾克斯是最合適的候選人之一,文學院只是在等待他寫出另一部小說
馬爾克斯心領神會,不久發表新作《一件事先張揚的兇殺案》,順理成章地獲得了198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站在領獎臺上,他笑著說:“諸位,我本來只想寫出《百年孤獨》,但是,如果不寫出《一件事先張揚的兇殺案》,我就不能站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