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平】保護好長城,保護好中華民族的象征
8月20日,正在甘肅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嘉峪關關城,察看關隘、建筑布局和山川形勢,聽取長城文物遺產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弘揚情況介紹。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今世界,人們提起中國,就會想起萬里長城;提起中華文明,也會想起萬里長城。長城、長江、黃河等都是中華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標志。我們一定要重視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保護好中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脈。
細心的人們一定會注意到,在每個新年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都會在他的辦公室向全世界發表新年賀詞,而他身后所懸掛的那幅國畫,正是一幅“長城圖”。此外,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的講話中,也多次提到長城。比如,“實現我們確立的奮斗目標,我們既要有‘亂云飛渡仍從容’的戰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進取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嘉峪關的一番講話,很好地詮釋了他重視和喜愛長城的原因:長城是中華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標志。
萬里長城作為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筑工程之一,生動體現了中國人民偉大的創造精神。登上長城,放眼北國風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不禁油然而生。在漫長的中華文明發展史上,長城既是護衛中原文明的戰略屏障,也是開放交流的堅實后盾,最終成為凝聚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紐帶。可以說,長城蘊含著團結統一、眾志成城的愛國精神,堅韌不屈、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守望和平、開放包容的時代精神,歷經歲月錘煉,已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
正因為如此,保護好長城,保護好中華民族的象征,其價值十分重大,其意義十分深遠。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長城保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長城保護多次作出重要指示。長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國務院和有關部門先后頒布了《長城保護條例》和《長城保護總體規劃》。今年7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會上正式審議通過了《長城、長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根據這一方案,長城將成為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重要提托。
巍巍萬里長城,已經成為億萬中國人心目當中最重要的民族精神標志物。“萬里長城永不倒,千里黃河水滔滔……”“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在我心中重千斤!”“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這耳熟能詳的歌聲,這振聾發聵的心聲,見證了長城在中國人精神世界里無可替代的分量。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精神來激勵驅動,偉大的精神需要偉大的標志物來凝聚體現。保護好長城,保護好中華民族的象征,正當其時。
保護長城,是落實政府責任的過程,是促進社會參與的過程,更是傳承歷史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過程。將保護與利用結合起來,將文化與旅游結合起來,通過加強對全社會特別是對青少年的宣傳教育,充分發揮長城在國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傳統文化教育中的獨特作用。保護好民族象征,傳承好文化基因,中華民族才能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弘揚民族精神,推動中國更好更穩地發展,我們的國家才能欣欣向榮,如期實現偉大的中國夢。(隴平)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