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條電箱“隱形”試點街亮相
雍和宮大街149號,隱藏入墻的變電箱。
隱藏在雍和八景綠化帶內的變電站。 張楠攝
北京雍和宮大街,從北二環起一直到簋街路口,在900多米長的距離內,多年來分布著108臺大大小小的電箱。僅花了一個多月的工夫,108臺變電箱竟全部“隱形”消失不見。記者了解到,北京市首條電箱“隱形”試點街已全新亮相。今年,北京市選擇了核心區東城和西城進行變電箱“景觀化、小型化、隱性化”試點。
“15年到20年前,雍和宮大街上就開始出現了各式各樣的電箱。那會也沒什么規劃,電箱的擺放位置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就是‘見縫插針’,哪兒有塊空地兒,就直接擺在哪兒。”北京東城區百街千巷辦公室副主任王濤掰著手指頭開始數起來,供電的大型電箱7臺、路燈的變壓器一臺、通信的電箱5臺,還有一米見方的小型供電箱95臺。
2018年3月,隨著雍和宮大街整治的啟動,雍和宮大街被選為北京市電箱“隱形”的第一處試點,同時也是規模最大的一處。
怎么讓街頭的電箱消失?王濤解釋,景觀化、小型化、隱形化,是這次主要的三招。而每一個電箱,都專門設計了一套獨特的隱形方案。
以“景觀化”為例,電箱的位置可以選定在路側的綠化帶里,周圍遍植一人多高的小樹,等樹長高長密,電箱就徹底被遮擋住。北京起重運輸機械設計研究院門口,是雍和宮大街整治過程中,特意打造的一處景觀節點“翠簾低語”。“原來這個位置是一處停車場,這次整治,索性把停車場取消了。”在王濤的示意下,記者發現,街面上最大的八個“巨無霸”電箱,就隱藏在“翠簾低語”景觀旁的綠樹中。八個“巨無霸”被拼裝成一處面積達45平方米的小型變電站,宛如一座小房子。“這么大規模的組合式變壓器還是頭一個。”王濤解釋說。
雍和宮大街149號,一進院門,一堵用古樸灰磚新砌的磚墻立刻出現在眼前。院墻上被掏出個長方形的大洞,兩組半人多高的電箱正好滿滿當當填進洞內。“以前這倆電箱就是擺放在人行便道正當中的。如今這樣入墻的設計,居民出來進去,電箱也不礙事。下一步,我們準備制作幾個花架,擺放點盆花,正好能把電箱遮住,還能美化居民的院子。”王濤表示。
談起電箱隱形的難點,國網北京城區供電公司建設部參與此次電箱“隱形”工程的王程表示,一大難是施工條件太復雜。雍和宮大街15年前曾做過架空線入地,地下密布各式各樣的管線,很多管線都是直接埋入地下的,甚至連當年的管線竣工圖紙都找不到了。施工中,大型機械完全沒有用武之地,只能靠施工工人拿手挖土,然后一捧一捧往外掏土。相比于施工難度來說,和居民溝通更是難事。居民嫌電箱位置占地兒,那就砌在墻里;又怕孩子磕著腦袋,就把電箱架設在半空中的墻里。一來二去,居民們終于點頭了。
8月底,僅僅花了一個多月的工夫,雍和宮大街上的變電箱便全部“隱形”消失不見。王濤表示,過了“十一”,準備繼續啟動東華門東廠胡同和富強胡同的變電箱“隱形”試點。
記者了解到,變電箱景觀化、小型化、隱形化工程,今年選擇了核心區東城和西城進行試點。如果試點成功的話,將在北京市進一步推廣。(記者 張楠)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