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出臺“城市更新10條”

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1991年成立的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之一。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是1984年成立的首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與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州出口加工區、廣州保稅區、中新廣州知識城合署辦公,實行“五區合一”管理體制,統稱廣州開發區,是全國最具實力、最具活力、最具效益的開發區之一。
黃埔區是廣州市的行政區,與廣州開發區合署辦公,實現深度融合發展。黃埔區管轄面積484.17平方公里。
突出“十個一”亮點
2019年9月10日,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發布了《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關于加快省“三舊”改造改革創新試點工作的若干措施》(簡稱“城市更新10條”),聚焦“快批、快拆、快建”,把城市更新與產業轉型進一步有機結合,全面激發老城市新活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以高品位的城市發展促進高質量的經濟建設。
縱觀“城市更新10條”,“十個一”亮點最為凸顯。例如,搭建“一個架構”,即創新成立區城市更新工作領導小組,設立區城市更新規劃專業委員會,保留全市僅有的區級城市更新局,形成科學完善的區級城市更新管理架構。繪好“一張藍圖”,編制全區城市更新總體規劃,緊緊圍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綱”,重點推進開創大道、廣汕路、黃埔東路、九龍大道沿線等重點區域的“三舊”改造,形成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科學城、黃埔港、廣州國際生物島“四片聯動”的城市更新藍圖。
列明“一份清單”、整合“一片空間”、制定“一本地價”、新增“一種模式”、明確“一種標準”、優化“一套程序”、兌現“一次獎勵”、強化“一起監管”,每個“一”里,都有具體可操作的創新舉措。
為加強政策的可操作性,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后續還將配套出臺《城市更新全面改造項目審批“流程再造”工作指引》以及相關實施細則,為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的“三舊”改造保駕護航,成為推動區域城市更新從“大寫意”邁向“工筆畫”的里程碑。
明確“改什么”“管什么”
確保“改得動”“改得快”
“城市更新10條”及配套文件立足創新的同時,還注重有效接通省市城市更新政策“最后一公里”,推動工作標準化、規范化,明確“改什么”“管什么”,確!案牡脛印薄案牡每臁。
在“改什么”方面,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創新城市更新項目負面清單,提出按季度開展區城市更新年度計劃編報,重點項目隨時申報,同時允許“商改商”等類型項目參照舊廠改造政策執行。
在“管什么”方面,有關部門將強化“資金與信用、進度與效益、公配和產業”等內容的全流程監管。
在“改得動”方面,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試行整地塊、整村納入標圖建庫,允許用地空間騰挪整合、土地規模及轉用指標置換、留用地或預支留用地按政策納入舊村改造。按“靈活分片、動態調整”的原則,實現“簽一片、拆一片、建一片”。試行舊村改造項目全區域網格化基準融資樓面地價公示制度,有效推進項目評估地價規范化、透明化。
在“改得快”方面,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試行舊村改造項目實施方案“先簽約、后批復”,對建設審批環節“流程再造”,試行容缺并聯審批,把現行審批流程60項壓縮為3項,審批時間最快可從1年半壓縮到3個月。
“三舊”改造連續三年奪魁
“城市更新10條”是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在總結高度城市化地區的改造規律、梳理需要體制改革和政策創新以解決痛點和難點問題的基礎上,結合多年來的探索經驗提煉而成的。
近年來,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采取全面改造、局部改造和微改造相結合的方式,舊村、舊廠、舊城多種類別改造齊頭并進,城市更新取得階段性成果。
據統計,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城市更新投資總額、已批項目、開工面積等主要指標連續5年居廣州市前列,連續三年在廣州市政府組織的市級“三舊”改造年度考核中排名第一。
截至2019年7月,全區已批復的全面改造項目44個,其中舊村改造項目16個,舊廠改造項目27個,舊城改造項目1個;微改造項目55個。2019年新批舊村改造項目4個,舊廠改造項目7個,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14個。
城市更新同步解決了全區城市公共服務水平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問題。截至2019年7月,全區規劃公共配套建筑面積約157萬平方米,其中已建成約22萬平方米,含中學、幼兒園、消防站、變電站、公交站、郵政所、文化服務中心等設施,打通市政路網約20公里,極大地提升了城市的公共服務水平。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