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主城區84個社區實現體育健身工程全覆蓋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王雪威 通訊員李東升)從應運而生到深入人心,從滿足運動需求到形成健身習慣,如今在張家口,自覺健身、便利健身、科學健身、文明健身已經成為廣大市民一種生活常態。近年來,張家口市體育局以創建“體育之城”為目標,不斷改善體育設施,大力推動全民健身,切實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堅持問題導向,推進體育民生工程。著力建設“四園兩帶”,投資963萬元建設了占地約3萬平方米的龍泉體育公園,配套了15項體育活動項目。橋東區勝利公園、宣化區萬柳公園等相繼完成改建工程。完善小白山、西太平山、七里山、八角臺山體公園體育設施,建設建國路街區、南小區街區兩個游園健身帶。打造“冬奧惠民”工程示范小區,完成了奧林第一城、鉆石花園小區等5個奧林匹克體育生活化示范社區建設,增設室外健身器材100多件。實施社區健身工程,以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建設為目標,對主城區84個社區進行體育健身工程全覆蓋。截至目前,共為相關社區配建室外健身器材1547件,室外羽毛球場15塊,室外籃球場7塊;對崇禮、萬全、宣化等6個區未安裝健身器材的333個小區,配建健身器材3248件,實現了社區體育健身工程全覆蓋。
創新工作舉措,引入賽事新模式。市體育局在大型賽事中探索體育扶貧新路,有效帶動貧困群眾增加收入。在7月6日舉辦的“2019越山向海人車接力賽”中,市體育局與相關企業合作,借賽事平臺銷售藜麥、亞麻籽油等公益扶貧項目產品,所得利潤全部捐贈給張家口市慈善總會,用于孝老基金定點精準扶貧,首批孝老基金補貼款已經發放。在“一軸六環”騎遍張家口及登峰越城跑遍張家口兩項積分賽中,16站比賽全部選擇在貧困縣舉辦,路線選擇上將貧困村相連接,通過賽事最大限度為承辦地貧困群眾提供賽事勞務崗位,增加勞務收入。利用賽事舉辦期間人流量大的特點,帶動當地餐飲、住宿等服務業發展。截至目前,已有崇禮區、張北縣、尚義縣、康保縣等多個區縣的700名貧困群眾從中受益。
打造體育品牌,提升城市影響力。以全民參與為目標,將全民健身與賽事結合,努力打造“全季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