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創河北 | 1000天,融創人的匠心之路(上篇)
畢業三年,就做這“一件事”
畢業三年有些人換過許多工作去不斷試錯,有些人深耕某個領域持續精進,創想家王棋便是后者,“對接協調多方,深夜還在回復現場問題,白天往返于設計院與工地之間”,這幾乎是被工作填滿的每一天的日常,那些關于90后不踏實不堅持不吃苦的標簽都與他無關,王棋說:“畢業三年,我就做了這一件事,把在設計圖紙上的融創中心近乎完美的還原,這就夠了,擇一事,便要精益求精。”
用心和時間去讀懂一片土地
“關于建筑的第三種意義:成為一座城市的精神符號。剛畢業的時候我不懂這句話,但是加入融創經歷了項目前期的工作后,融合石門這片土地所承載的歷史積淀和文化,要為石門帶去高端品質產品的初心就刻在了心里”。這是回憶起與團隊在項目前期定位這段時光,王棋最大的感悟。
翻閱書籍資料,走遍石門的每個角落,走訪國內考察學習20多個優秀項目,一周時間內5天都開會至后半夜.....這是為初心奔走的日日夜夜,也是以初心致敬匠心,快時代下要”慢工出細活“的工匠精神。
不將就的“完美主義者”
礦山上指定某一層石材荒料,頻繁往返于山東,福建等地的礦山和石材市場,只為選擇色差極小,品質佳的“珍珠蘭”。這種石材便是融創中心高級灰外立面的原材料,選材的經歷是王棋開始實操還原圖紙設計的首次實踐,也為他內心埋下一顆叫“完美主義”的種子。
這種完美主義,是因單元入戶大堂門一個內凹造型與設計圖紙上相差5毫米而不能保證質量效果,便與成本,工程,供應商等多部門協調拆除重做;也是因幼兒園外立面顏色色差問題而重新補充方案將效果調整到最佳。
做不一樣的“法式”
背著雙肩包,隨身攜帶辦公筆記本和景觀設計書籍,一股學術范兒的劉志話不多,但是說起融創中心的法式景觀園林,他變得健談起來。言語中說的最多的便是,“我們想做點和石家莊其他項目景觀不一樣的東西。”
人本主義的實踐
安靜的人往往內心是細膩的,生活中一個尋常的場景會觸發劉志關于人與景觀的思考。
曾經徜徉于自家園區的他會思考為何不能給園區中愛好運動的人不用出門就能健身的場地。看到慢慢長大的孩子漸漸冷落那些曾經帶來歡樂的兒童區,放棄了與園區中自然接觸的機會,他會思考為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在園區里造個童夢......這些關于人與景觀的思考深深藏于劉志心中,而今在融創中心,慢跑道、歸家樹、全齡兒童活動區等均是景觀的人本主義實踐,正如劉志所說:“景觀設計不僅考慮觀賞性,亦是以人為本,充分考慮景觀與人性化結合的功能性和場景化。”
“學術范兒”的專業嚴謹度
劉志身上透著的學術范兒專業和嚴謹絕不是因為“戴眼鏡,言語少”這一教科書中嚴厲教授的形象,而是數年一以貫之的嚴謹專業標準的積淀。
談及對景觀的品質要求,劉志及團隊有一套嚴苛的標準:園林景觀中的石材,從礦山選荒料,再到對毛板確認,最終對加工精度色差的要求,都是一次次去實地考察,一次次進行樣板確認,加工過程中,對石材厚度的要求高于國家標準。而園區中80余種植物,做到一樹一號,全冠移植,是融創人對苗木品質及景觀效果絲絲不倦的追求。
換位思考的良心
杜朋可愛的兒子總在見不到加班的爸爸時說:“爸爸不在家,是去給別的小朋友家蓋房子去了。”在這份稚嫩的童真中,杜朋讀懂了工程工作肩負的意義:工程,是讓每一份對家的期許都被溫柔以待,這也讓有著完滿家庭的杜朋更懂這份期許。因此”時刻保持換位思考的良心,對工程質量的嚴格要求,要對得起每一戶家庭的美好寄托“成為杜朋工作高度自律的準則。
反復的N+1次檢測
在生活中,守護消防安全并非一日之功,做好消防系統安全的檢查工作,便是在項目交付前,杜朋需要反復排查的關鍵所在。為了檢查消防系統是否能夠在不同情況下及時應對緊急事件,杜朋和工程團隊會反復在一天中不同時刻、以不同方式進行實地火災模擬實驗,并持續6-7天,比標準檢測還要多出幾次的模擬檢測,只為給家人多一分的安全保障。
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更具品質的房子,是對每一個細節的用心打磨。
作為“細節控”的杜朋,更是不放過在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為了保證每一戶家庭中配電箱質量合格、設備功能齊全等內容,杜朋和同事還要逐一完成對每一層、每一戶的細節排查。從早上8點到夜幕降臨,31層的樓棟,無論寒冬暑日,在往復多次的排查中,將最合格的產品帶給每一戶家人。凝神于細微之處,初心在分寸,匠心在毫厘,配電箱電線上有極小輕微的劃痕都難逃被杜朋嚴格要求更換的命運。
伏天走過的1178戶家
交付前夕,1178戶家庭一戶一驗的走訪檢驗,彭毅和他的驗房團隊完成對融創中心的“最后攻堅”。從門到窗,從地面到墻面,從玻璃到燈具,近千個細節的全面“體檢”,他們都熟記于心。
盛夏三伏,彭毅和同事也在仔細檢驗著每一戶家庭的細節。本身就怕熱的彭毅,加之身背各種檢測設備,往往走訪一天下來,身上的襯衣就已浸濕好幾遍。但彭毅說:“為了將完美的產品交付給業主,我們不能有絲毫的懈怠”,稍作休息后他便又重新投入工作之中。
將服務做到極致
交付前的工地開放日活動,讓業主親赴現場,參與到建筑的成長之中。在開放日期間,為了應對天氣、路況等不定因素帶來的突發事件,彭毅和驗房團隊提前備下應季雨具、藥品等。有業主在參觀過程中不小心崴了腳,卻迎面收到了彭毅送上的云南白藥,彭毅也因為這個小小的溫暖舉動而收到了業主贈送的錦旗和感謝信。提及此事,彭毅總說業主是家人,這些都是家人之間再正常不過關心與在意。
1000天,是融創中心的美好成長;1000天,也是900名融創人的匠心之路。
他們執著于為石門敬獻美好人居作品,終于繪就一紙美好藍圖;他們始終追求產品極致,以力求完美的態度和高標準體系保證融創品質;他們孜孜不倦地追求園林景觀的品質,實現自然與生活的完美銜接;他們精益求精,為家制定標準,溫暖在線,守護每一戶業主家人的美好歸心。
透過四名融創人背后的故事,得見整個團隊的縮影。這一切都是匠心與實力的印證。專注,匠心,熱愛,奉獻,每一個融創人,都是不同崗位上的奮斗者和美好生活的造就者,他們共同書寫的石門歸心生活藍圖,將化作融創河北不斷前行的美好力量。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