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星遺跡:讓小麥哲倫星系成為實驗室
近日,一項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領銜的研究表明,在小麥哲倫星系(SMC)中發現了兩個潛在的超新星遺跡。超新星爆發時﹐會向外拋散大量物質,并向周圍的星際物質發射激波,形成一個由膨脹的氣體和塵埃構成的殼狀結構,即超新星遺跡。此外,研究人員還探測到了來自二十多個行星狀星云的無線電信號,這些星云能夠通過光學手段觀測到。該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此項研究利用澳大利亞平方公里陣列探路者(ASKAP)射電望遠鏡提供的數據,對960兆赫、1320兆赫兩種不同的射電頻率數據進行研究。“我們可以把這些射電數據與來自光學、x射線、伽馬射線的觀測數據結合起來,通過更多的細節來探索SMC和其他星系。”該論文第一作者、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天文系博士塔納·約瑟夫說。
文章在引言伊始就提出,這對研究附近星系而言,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這些鄰近的星系距離足夠近,可以被望遠鏡等觀測手段“看”到,又位于相對已知的距離上,為人們認知星系乃至宇宙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實驗室。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TAGS標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