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8年市要建成405個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圖)
曾經戴著臟亂差的帽子,雖然身負南出口的“美名”卻徒有虛名,如今的南山卻成了市民眼中的“絲明珠”。青磚灰瓦、文化長廊、唐風漢韻、絲綢之元素無處不在,南出口熠熠生輝事實上,南出口的“蝶變”只是公共文化設施建設中一個“微觀”縮影。2015年,市職能部門一件又一件與社區公共文化設施軟硬件建設發揮作用,與之相對應的效應立竿見影,從視覺到感官,再到親身體會,當公共文化建設真正站到了便民惠民的角度,市民的正面評價自然有了聲音。
軟建設走的是便民線日,廣武門街道在大教梁社區、民勤街社區行政職能與服務職能分離試點工作全面展開,這個旨在將社區工作人員從繁雜的行政事務中解放出來,并讓社區獲得充分的自主權,為居民多辦實事、多做好事、多解難事的工程立刻風風火火進入實施狀態。
這項工程歷時一月,在全體干部的努力下,行政事務分離工作全部落實到位。廣武門街道負責人告訴記者,這項工作提升了大教梁社區、民勤街社區的服務窗口和活動陣地,徹底改變了以往以政務為主的機關化辦事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簡單設置服務接待站,提供更多的居民文化娛樂活動場所。而在為居民做好事環節,他們開動腦筋積極協調轄區單位場地,引入活動團體,開展群眾活動,F在街道引進了包括唱歌跳舞、體育健身、書畫攝影、模特表演、京劇、樂器等內容為主的社會團體12支,基本能每月組織一次文藝演出。
孩子們放假了,家長還在上班,每年寒暑假這個問題都會困撓許多家長。針對轄區居民的需求,街道大教梁社區攜手西北師大文學院,為社區孩子們定制了“暑期文化大餐”。記者了解到,“暑期文化大餐”的內容還挺豐富,閱讀兩本好書、觀看三部勵志電影、做四件有意義的小事、五首古詩。在社區這個大家庭里,孩子們既安全又開心,得到了轄區居民的高度認可。
酒泉街道暢家巷社區是城關區為數不多的“綜合文化活動場所”面積比較理想的社區之一。300平方米的面積,裝飾風格清新,文化陣地配有多功能活動廳、綠色網吧、圖書一角、休閑閱覽區域等,只要居民有時間,在這里消遣一下午也很愜意。
采訪中,記者發現了一個普遍問題,那就是各個街道、社區的軟實力提升快,但硬件卻成了他們的“硬傷”。尤其是“綜合文化活動場所”這一項幾乎難住了所有社區。“商業地段寸土寸金,綜合文化活動場所的也應該本著便民的原則,交通方便,周邊不能太差,租金在承受范圍之內。這大多數街道、社區做到一條都感覺非常吃力,這就造成居民有需求,但街道心有余而力不足。”市文化和旅游管理局一名工作人員詳細談了當前的主要問題。
面對這種現狀是問題比辦法多,還是辦法比問題多呢?這名工作人員給出的答案是:2016年3月份已經制定了《市城市街道、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實施方案》,到2018年,完成全市53個街道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405個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任務。在全市街道、社區普遍建成集宣傳文化、教育、科學普及、體育健身等功能于一體,資源充足、設備齊全、服務規范、保障有力、群眾滿意度較高的基層綜合性公共文化設施和場所。記者高宏梅文/圖
關注東西協作 情系全面小康——中央總、國家、習在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