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視并購Vizio面臨的三大“險境”
為什么美國集體噤聲?藍科技在美國采訪時了解到,通常情況下,美國主流對中國公司購買美國品牌都充滿了敵對的“情懷”,雖然美國的市場經(jīng)濟體制支持國際并購。但對這次樂視的大手筆買入美國市場占有率第二大的電視品牌——并且還是美國本土品牌的VizioTV——卻連惋惜之意都沒有。個中緣由,實在耐人尋味。
對于這樣的高溢價交易,美國主流通常是帶著“敵對”和“”的語氣,認為中國企業(yè)財大氣粗,為海外并購而并購。但對樂視的“”并購,美國卻出奇地安靜。《紐約時報》只是簡單地轉(zhuǎn)載了透社的。《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則系統(tǒng)地介紹了樂視的運營架構(gòu)但并未對其并購Vizio做出過多評論。《日報》更是有趣,極力地站在樂視的角度說這是一樁便宜得不行的買賣。
去年11月,的一位Vizio電視用戶狀告Vizio的內(nèi)置軟件截取其觀影習慣并把信息賣給第三方廣告商;今年2月,印第安納州的一位用戶以同樣的理由狀告Vizio;再到5月,州也出現(xiàn)了用戶對Vizio的集體訴訟。據(jù)美國專門做集體訴訟的網(wǎng)站報道,Vizio至今在全美有20多起集體訴訟需要處理。
但美國的視頻觀賞(流)市場不同于中國,美國市場已經(jīng)有成熟的Netflix,Hulu,Amazon Prime, HBO等視頻播放軟件的充分競爭。樂視想把自己的內(nèi)容擴充到美國市場,不僅需要對美國人的視頻觀賞習慣進行充分地調(diào)研以獲得其相對競爭力,還必須應對知識產(chǎn)權(quán)、文化審核等諸多法律和方面的挑戰(zhàn)。
文化內(nèi)容的擴張不僅是生意,也是。萬達自2012年用26億美元并購美國的第二大院線AMC以來,至今也沒有實行所謂的“文化內(nèi)容擴張”。萬達AMC院線可以看到中國電影的地方很少,紐約十幾個AMC影院只有時代廣場的影院會定期推出中國電影。而在美國其他地方的AMC影院里,播放中國電影的幾率近乎為零。樂視想借Vizio 的硬件在美國推出中國的流可謂困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