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性文化節高仿真熱賣
長假后首日開工,第十屆全國(廣州)性文化節“收場”。記者獲悉,盡管受長假市民外出影響,性文化節人氣稍遜,但仍錄得入場25萬人次,回落5萬人左右。就連珠三角的街坊們都趕昨日尾場“掃貨”。
昨日上午10時左右,記者發現,在展會外排隊購票入場的市民排成了近百米的隊伍。周邊道上,有不少來自中山、東莞、佛山地區的私家車和大巴,不時有旅行社導游舉著旗子引導團友進場。
場內明顯感覺觀會人潮比前兩天火爆,不少性用品、生殖健康用品展位已經開始降價促銷,“10元4盒”、“30元一套”等叫賣、內衣的吆喝聲不絕。低價促銷吸引了大批入場“掃平貨”的老伯老太,幾乎每個攤檔都有掃貨人群包圍。
不過,失望而回的街坊也不少。記者在會場出口見到市民李伯提著一個空的環保袋出來,“今年‘收獲’不多,感覺參展商‘小氣’了不少。”李伯說,他是第三次來到性文化節的現場,“以前購物袋、試用裝見人就派發,今年都是些宣張。”
“我們帶了5件展品來,兩件已經賣了,還接到了幾十張訂單,預計下周就能發貨。”肌膚細膩、頗具手感的高仿真實體成為本屆性文化節亮眼點,拍照、觸摸的觀眾不絕,但3萬元訂貨價格令人卻步。
經銷商告訴記者,買走“”展品的買家分別是兩位中年男性,其中一位在室內還戴著墨鏡,顯得特別“低調”。而大部分買家還是想買全新的,因此3天就接到幾十張訂單。“首先完成金屬骨骼的組裝,再通過整體倒模的方式‘定制’”。買家大多對“”的身材提出特殊要求,“還有買家希望按照某明星的樣貌定制仿真娃娃,由于涉及肖像權等原因,我們不得不。”
100多件古代玉、石器性文化實物珍品展,之前被宣傳多為明、清時期古董,是首次在性文化節上展出。不過不少入場觀眾質疑實物展“不夠誠意”。
觀展者鐘先生認為,每一件實物都沒有年代、說明,顯得非常隨意、不嚴謹。對歷史頗有研究的市民黃女士笑言,實物展中近半是夸張的男性生殖器官,再加上展廳入場處兩尊巨大的男根雕塑,“倒不如叫生殖展覽更貼切”。
性文化節上,各類健康性用品展示比較文明——實體娃娃都“穿上”衣服,各類性用品的展示也較為含蓄。
記者發現,去年首次出現的藏有安全套的“巫毒娃娃”依舊吸引年輕人的關注。不同的是,以前稱這種安全套可以作為包包掛飾隨身攜帶,方便有需要的時候使用,今年卻在包裝上清晰注明“逗趣用”。
該進口品牌用品展位的負責人說,今年新增加的“護照”、“通行證”等“證件”安全套,和原有的棒棒糖、口香糖等造型安全套,都只是為了好玩而已,可玩不可用,清晰注明是為了保障購買者對此知情,避免。(記者何雪華 通訊員朱嘉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