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縮減駐德部隊引局勢變化
7月29日,美國防部長埃斯珀宣布將從德國撤出約1.2萬名美軍,并對撤軍背景、階段性規劃和兵力重新布勢進行詳細說明。此次撤軍是美海外駐軍最大規模的一次部署調整,引發外界廣泛關注,既可能催生美、德國內各黨派力量政見之爭,也因撤軍因素中的“軍事威脅”將俄羅斯拉入“局”中,大國關系出現微妙轉圜,各方安全、經濟乃至地緣戰略將因局勢變化出現調整。
“引發思想混亂的撤軍”
根據美國防部計劃,約5400名士兵將被調遣至其他歐洲國家。其中,1支空軍土木工程中隊、1支F-16戰機中隊及多支小規模部隊將轉移至意大利,多支陸軍裝甲部隊將移防波蘭,部分參謀人員和情報、偵監等力量計劃重新部署至比利時,其余6400名士兵將返回本土重新分配至各軍種部隊。此外,駐德的美軍歐洲司令部和非洲司令部也將搬遷。埃斯珀表示,整個撤軍計劃將分階段實現,空軍部隊將是首批撤出的力量。
盡管美國防部和駐歐軍方高官不斷強調,撤軍是“兵力前推部署的防務需要”,特朗普團隊也從安全、經濟和盟友關系等多個角度“放大”撤軍的積極效應,但多數西方媒體認為,這將是一場“引發思想混亂的撤軍”。
前五角大樓負責歐洲和北約事務的高級官員湯森表示,這實際是源于特朗普對德國的敵意,充滿個人主義色彩。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副主席、民主黨籍議員梅內德斯直言,“這是對最親密盟友的侮辱”。共和黨參議員羅姆尼表示,“這個舉措是嚴重錯誤,長期來看會損害美國利益”。
與此同時,美選擇“不打招呼”單方面撤軍的方式在德國國內掀起波瀾。總理默克爾及防長等高官以低調方式予以“冷”處理,并強調“美軍的離開,不會對德國以及歐盟發展產生影響”,但政界對此事的看法并不統一。駐軍所在州官員對美軍撤離表示失望,一些州長聯名給美國會議員寫信,請求美方“收回撤軍計劃”。俄媒置評,反對美軍撤離的政治力量主要是“基于經濟因素作出的政治選擇”,以小城格拉芬沃爾為例,不到7000人口的城市駐有美軍1.1萬人,美方在當地投資10億多美元(約合70億元人民幣)用于基建工程,提供超過3000個工作崗位。
以俄為借口制造矛盾
埃斯珀將此次撤軍的意義描述為,“歐洲地區重新布勢的開始”和“更好地威懾俄羅斯以保護歐洲盟友”。不過,如慕尼黑安全會議主席伊申格爾所言,“美方此舉將對地區局勢產生消極影響,并向俄羅斯發出錯誤信號”。俄外交部副部長格魯什科表示,俄羅斯與北約相關關系基本文件中規定,北約有義務不再追加部署重要作戰部隊,向波蘭調派裝甲部隊顯然違反此條款,俄將在必要時,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證國防安全和合法利益。
俄媒也刊文稱,美方總是想方設法以俄羅斯為借口,制造俄歐矛盾。
首先是經濟上的制裁。俄德“北溪-2”等合作項目,讓堅持“美國優先”的特朗普政府面臨油氣資源供應市場被“分蛋糕”的窘境,美方試圖以撤軍來“敲打”德國,并為下一步對兩國合作項目追加制裁預做鋪墊。
其次是美方在“俄羅斯威脅”渲染下調整防務指針的“實錘”舉措。6月初,特朗普下令大幅削減駐德美軍,一個多月后美國防部長隨即公布撤軍計劃,反映出美方早已對軍力部署調整作出針對性謀劃,其中波蘭將成為“反俄”橋頭堡,比利時蒙斯等基地正被打造成北約網絡戰等新型戰力的樞紐地帶,意大利和英國等國則作為快速響應兵力的集結點。
再次,美通過這種“不打招呼”單方撤軍的強硬姿態,向歐洲盟友施壓。與埃斯珀刻意“安撫”德國不同,特朗普多次在社交媒體上表達對俄德經貿合作和德國防務預算過低的不滿。美方此舉意在打壓歐盟一體化進程,并通過兵力前推制造俄羅斯與歐洲軍事對峙,進而以安全為“繩”拉緊北約盟友。對此,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駐歐美軍越少,歐洲才越安全”。
地緣格局重塑“窗口期”?
報道稱,就在美方撤軍計劃落地后不久,歐盟宣布撥款2.05億歐元(約合16.8億元人民幣)加強歐盟自主獨立的高技術國防工業。俄外長拉夫羅夫也在與歐盟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通話中表示,俄方支持恢復與所有北約成員國的對話,從更廣泛角度審視歐洲軍事政治安全問題。
西方媒體分析,美撤軍在短時間內會對美德乃至美歐關系產生一定影響。“歐洲一體化”“歐洲聯軍的擴編與升級”等話題將進入德法等老牌歐洲國家的政治和軍事議程。同時,兵力移防波蘭造成的北約變相東擴,也將引起俄針對性反制,俄已在西部戰略方向實施旅改師計劃、加緊武器平臺升級換代。
如果歐盟能平穩度過“陣痛期”,逐步實現防務、經濟與外交獨立,其將成為多極格局中一支重要力量。以經濟體量為例,2019年歐盟國內生產總值約占美國同期85.9%。前不久,歐盟與俄羅斯聯合促成的烏克蘭頓巴斯地區全面停火協議,是“美國缺失”背景下外交影響力的一次展現。
部分俄媒及西方智庫認為,長期來看,歐洲的地緣格局不會發生劇烈“震蕩”,美撤軍產生的影響,可能伴隨政府更迭及歐洲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的調整逐步降級。此外,俄歐間意識形態相異,且歐洲各國對大國博弈態度不一,歐洲安全可能重回北約防務框架,但此輪美撤軍行動勢必引發地區各攸關方對戰略和安全概念的重新審視。(楊志凱)
- 標簽:qq0x00000001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