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花令——秋
飛花令——秋
【你問我答】
金秋時節,先來一個飛花令,分享你想到的與“秋”相關的詩詞。再來一問:在碎片化、娛樂化盛行的網絡環境下,對于詩詞的傳承與發展,你有什么想法?我們邀請中南大學中國村落文化研究中心講師吳燦@詩詞遙戈,與你一同漫話詩詞。
網友接招:
@藍瓓:寂寂柴門秋水闊,亂鴉揉碎夕陽天。
@純藍的心靈: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輝星映聿: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ZMseven: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傻符符的小福泥: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教之以方: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時光荏苒0430: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四月拾月: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兔爹老沈:江湖秋水多。秋來相顧尚飄蓬。秋風秋雨愁煞人。秋以為期。
專家答問:
@sunny小輪: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們接觸的古詩詞并不多,因此難以記憶與運用。詩詞必須靠背誦才能記得牢嗎?您是怎么愛上詩詞的?
@詩詞遙戈:日常生活中也經常會遇到詩詞,廣告、招貼,或者街道名字中都可能涉及詩詞。中小學課本中詩詞比較多,小時候記得清,長大了可能記憶力會下降,但是理解會加深。在某時某地,你曾經背誦過的詩會突然涌上心頭。有情境,自然會愛上詩詞。
@輶軒使者-:當前,一些大眾化的詩詞節目很受觀眾歡迎,能否借娛樂化的“道”,實現詩詞繼承與發展的“法”?
@詩詞遙戈:如果“娛樂”對應的是詩詞寫作,那么普及起來就有些難度。即使是在古代,寫詩作詞也只是文人雅士的活動。如果“娛樂”對應的是詩詞的欣賞閱讀,普及起來相對容易得多。很多人內心都有一種對傳統文化的向往,而詩詞是最好的載體。詩詞節目火了,已經說明了這一點。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曉、王美瑩、王斯敏、張勝、蔣新軍、周夢爽、覃慶衛
《光明日報》(2019年10月24日07版)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