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國故事構筑電影精品
用中國故事構筑電影精品
光明日報記者 牛夢笛 光明日報通訊員 吉韻光
11月17日,由國家電影局主辦,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浙江省電影局承辦的第五屆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在杭州舉行。本屆論壇以“講好中國故事、打造電影精品”為主題,來自國家電影局、部分省市區電影主管部門的代表,以及70余位近年來在電影創作中佳作頻出的出品人、制片人、編劇、導演、演員和專家學者一起,就中國電影的各個環節進行深入有效的交流與溝通,總結問題、交換意見、暢想未來、凝聚共識,推動中國電影持續健康發展。
電影《中國機長》海報 資料圖片
近年來,一大批年輕導演、編劇、演員等創作人才集群式崛起,接過前輩電影人的接力棒,成長為中國電影的中堅力量。在這批新力量的推動下,中國電影市場呈現出了新活力、新生機。作為中國電影的“新力量”,在第五屆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上,他們都在關注什么?
1、主流電影占半數 品質內容受認可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在目前已上映的459部電影作品中,主流電影占據半壁江山。更為難得的是,主流電影的品質與內容也得到了觀眾的一致認可。如國慶檔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三部電影,在票房和口碑上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績。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通過七個故事講述新中國70年發展歷程的敘事結構,確實有別于以往主流影片較多依靠重大題材、明星薈萃吸引觀眾的方式,頗具新意。《我和我的祖國》總制片人傅若清認為:“近年來,愛國主義題材影片創作取得成功的例子很多,都極大地燃起了人們的愛國情懷,影片的成功最關鍵的是讓觀眾有融入感、體驗感,觀眾隨著情節的跌宕起伏和人物的情緒變化產生共鳴。”
作為演員代表,今年出演了《我和我的祖國》的佟麗婭分享道:“作為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我希望能夠有更多機會參與到這樣的作品中來,與中國電影人一起展時代風貌、揚中國精神。”同樣今年參與了《烈火英雄》《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等多部主流影片的杜江表示,自己演繹的升旗手、飛行員、消防員等職業形象被觀眾親切地稱為“制服英雄”,但讓他更驕傲和自豪的是,越來越多的觀眾因為看了電影,對身邊平凡而偉大的真英雄多了些關注,多了些敬畏。
論壇期間,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發布的“2019年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顯示,在2019年觀眾滿意度排名前十的影片中,《我和我的祖國》《決勝時刻》等5部主流電影進入榜單,這直接反映了中國觀眾對于優質主流電影的追捧與喜愛。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