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百年獻禮《1921》開機,黃軒劉昊然為革命故事注入青春能量
7月1日一大早,上海中共一大會址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們將以這里為起點,完成一項特殊的使命——拍攝電影《1921》。今年7月1日,正逢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由黃建新執導的電影《1921》在上海中共一大會址舉辦開機活動,同時發布了三張概念海報。
電影《1921》是獻禮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作,由騰訊影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上海三次元影業有限公司、閱文集團聯合出品,講述了首批共產黨人在風雨如磐中擔起救亡圖存重任,讓中國革命前途煥然一新的故事。
在開機儀式上,本片監制兼導演黃建新、聯合導演鄭大圣首度公布了黃軒、倪妮、王仁君、劉昊然作為本片的第一波演員陣容加盟,另外還將有50余位優秀青年演員傾情出演,攜手為革命故事注入新的青春能量。“電影將集結一眾青年實力派演員,重塑一群有血有肉的革命領袖,再現一個敢拼敢闖的黃金時代,貫徹傳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思想。”黃建新說。
“上海出品”打磨獻禮建黨百年第一片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的特殊日子,電影《1921》回歸初心,將開機地點選在了黨的誕生地——中共一大會址。電影同時發布一組概念海報,沖破、新生、希望的主題將人瞬間拉回1921這驚天動地的一年。
99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勇當“領頭羊”、“排頭兵”,踐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這正是《1921》想傳遞的一脈相承、與時俱進的精神。導演黃建新和鄭大圣希望通過這部創新性的獻禮影片,讓更多當代年輕人學習和繼承這份家國擔當、理想信念。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在開機儀式上,騰訊集團副總裁兼騰訊影業首席執行官、閱文集團首席執行官程武感慨,“作為中國電影人,回望99年前那個重要的轉折點,講述、傳承黨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和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既是我們的光榮,也是我們的使命。”
第一次在一大會址前舉辦開機儀式,讓黃建新感到激動。十年前,他執導了《建黨偉業》,十年后重新拍攝這段故事,讓他有了更多感受。“通過幾年的準備,越來越接近當年他們創建中國共產黨時的人格力量。”盡管同樣是和建黨相關的題材,電影《建黨偉業》從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開始,敘述至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為止共10年間中國所發生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1921》則聚焦于在1921年的上海發生的13個人創建一個偉大政黨的故事。“當年他們平均年齡28歲,28年之后他們創建了一個新中國,這種精神之偉大,是激勵我們創作的力量。”
“從念小學開始就參觀一大會址很多次,但此時此刻站在這里,確實感受非凡。”作為上海籍導演,鄭大圣對于一大會址,對上海發生的這段故事有著更深的感情。“我們會盡最大努力,爭取給大家呈現一個不一樣的上海。在做劇本過程中,通過查閱大量史料,我們越發鮮明感受到,那13個人所代表的一批知識分子,真的可以稱得上‘士不可以不弘毅’,他們挺身而出,自覺覺人,這是中國讀書人真正的底色,在今時今日尤其值得我們去體會和學習。”
上海市委宣傳部早在2016年就開始緊密圍繞獻禮建黨百年開展重點創作,將《1921》列為重點扶持項目。影片在參考大量史料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創作,堅持創新求真、嚴謹細致的態度,歷經四年時間深耕劇本,數易其稿。期間市委宣傳部組織召集黨史專家、上海史專家、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資深研究員等專業人士,與主創團隊一同召開多次劇本論證專題會議,聽取意見,結合最新黨史研究成果,反復打磨人物性格,挖掘歷史細節,力求讓這段觀眾耳熟能詳的史實在銀幕上綻放新意。
主創團隊勘景足跡遍布上海、全國乃至海外,特別是在上海實地測繪了30余處相關歷史舊址,并于上海車墩影視基地一比一實景搭建當時的中共一大會址建筑群,為還原最真實的場景保駕護航,力爭在大銀幕上再現上世紀20年代上海作為中國共產黨誕生地的城市文化風貌。
選演員要“形神兼備”
一大會址前搭了一個小型的紅色舞臺,開機儀式開始前,演員劉昊然、黃軒、倪妮、王仁君等面向舞臺靜默站立著,腰板挺直。舞臺后的黑色大門里,陳列著1921年參加中共一大的13位年輕人的故事。接下來,這些年輕演員將用電影的語言,講述當年那些年輕人的故事。
黃建新曾成功打造《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建軍大業》,開創了中國電影的主旋律大片時代。此外,他去年監制的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收獲了31.7億元票房成績和全民口碑,讓主旋律電影在觀眾心中又留下了不一樣的印象。
此次執導電影《1921》,除了優秀的制作班底保駕護航,黃建新還開創性加入了諜戰和動作元素,他認為,這不僅是一部具有時代意義的獻禮片,更是一部好看精彩的商業電影,并期待《1921》能再現革命先驅們年少有為的崢嶸故事,同時為主旋律電影帶來不一樣的青春熱血。
電影在開機前已經做足功課。疫情期間大家彼此見不到面,導演、制片人為角色準備了80多本從人物傳記到上海歷史的書單寄給演員,在劇組培養起學習讀書的氛圍,還在疫情期間持續和他們電話溝通聊角色,幫助他們感受和了解人物的家國情懷。“通過這些磨合,我們都在成長,這些成長對我們塑造角色極為有利。”黃建新說。
99年前,13位中共一大代表的平均年齡是28歲,正處在風華正茂、青春無畏的年紀,也因此,《1921》中的歷史感、青春感并重。黃建新透露,這次的選角標準是“形神兼備”,將會有50余位優秀青年演員加盟,可謂“青春實力派”,且80后、90后、00后皆有,可以說匯聚了中國優秀青年演員的半壁江山。很多演員和歷史人物非常神似和形似,連工作人員都會瞬間恍惚,難分真假。
十年前,黃軒參與了《建黨偉業》,在其中飾演年齡最小的代表劉仁靜。“那時候還比較青澀,這次相對有一些成熟,導演給我的角色也相對更加復雜。我很想把這個人物的理想主義和他想建立新政權的迫切演出來,希望能感染到觀眾。”他透露,這次出演的角色造型是以往沒有挑戰過的。
倪妮表示,自己出演的角色非常年輕有朝氣,但她對一大召開和中國共產黨的建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她有許多當代獨立女性的形象特征,比如獨立自主的思想,勇敢追愛,有責任、有擔當,生活工作都能兼顧得很好,是個非常有魅力的女性。”
“上海是中國電影的發源地,這次能夠出演由上海出品的電影《1921》,再現近百年前這個城市發生的偉大事件對我而言非常榮幸。”王仁君表示,自己在電影中飾演的角色和以往相比更加青春、熱血,但同現在千千萬萬從小城鎮來到大城市生活的年輕人是一樣的,他們敢追夢、甘探尋。“看到劇本時我非常感動,導演制片人給我們列了長長的書單,還有許多珍貴的文獻資料、書信等,給我們幫助很大。”
今年剛剛23歲的劉昊然也覺得,整個劇本呈現的感覺非常年輕化,“參加一大的那些年輕人和我年紀相仿,甚至比我年紀更小,這些年輕人聚集在一起,把自己的力量奉獻給中國。作為年輕演員,能參加這樣的電影,對我的成長有很大幫助,也希望能把我的青春力量奉獻給這部電影。”
據了解,《1921》的重要角色包括毛澤東、李達、李漢俊、王會悟、劉仁靜等。盡管黃軒等最初亮相的幾位演員都沒有揭示自己具體出演的是誰,但從他們對角色的描述中,也給了觀眾不少提示。
“我們有信心,拍出一個有新意的電影。”黃建新說。
閱文出品首部主旋律電影
《1921》是繼閱文集團旗下新麗傳媒聯合出品《我和我的祖國》后,又一部主旋律電影力作,也是閱文集團出品的第一部主旋律電影。
作為目前中國引領行業的正版數字閱讀平臺和文學IP培育平臺,閱文集團已建立成熟完善的內容生態,擁有超千萬作品儲備,810萬創作者陣營,且覆蓋品類達200余種。此次投拍主旋律電影也并非偶然。此前,閱文積極引導作者的正能量創作,以平臺連接內容創作者,豐富作品品類與題材。以現實主義題材為例,在近期由上海市新聞出版局指導,閱文集團旗下多家知名原創文學網站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全國現實題材網絡文學征文大賽”中,參賽作品超過14800部,同比增長25.4%,參與作者超過13700名,同比增長33%。來自各行各業作者的踴躍參與,貢獻了一大批緊貼現實生活、題材多元、質量上乘的佳作。
“《1921》作為時代旋律系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同時也是閱文出品的首部主旋律電影,我們將充分調動騰訊新文創生態的力量,講好這個極具時代意義的中國故事。”程武說。閱文方面也表示,將以更多的形式,通過騰訊新文創體系內部打通,更快速和高效地觸達影視等下游市場,尋求更多元的資源整合機會,并進一步推動內容品質邁向多元化、精品化。
“電影有時候就像一臺時光機,是人們了解歷史的重要窗口。世界歷史上有許多重要的時刻,都因為電影而獲得更多關注。所以我們也希望通過《1921》這部影片,用影視化的語言彰顯出跨越時空的永恒價值和強大生命力,去更好地展現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讓大眾,尤其是年輕一代為之鼓舞。這正是我們打造這部作品的初心。”程武說。(鐘菡)
- 標簽:火影469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