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女大學生失聯細節是的失職
8月19日重慶郵電大學20歲的女孩高渝搭車失聯,;8月21日,22歲的女大學生小金在濟南火車站轉站搭車遭,性侵;9月2日,河南鄭州籍22歲女大學生張琳琳攜帶1.5萬元學費離家后;9月13日,22歲東北某高校的大三學生在山東被,淪為7個月……
今年八月份以來,我國至少有二十起女大學生失聯事件被。女學生失聯數量之多實為罕見,“少女的黑色八月”由此也登上了微博話題榜,女大學生的安全問題亦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
筆者注意到,在報道中,除了對失聯事件進行披露外,女大學生被害的細節也被。這些新聞,在引起人們的關注和的同時,也引起了很多家長與學生對于社會安全的擔憂。
以“女大學生被淪為七個月”新聞為例,多家在報道女學生被害經過時,也地將被害人照片進行了公開,并把被害人的相關隱私泄露給了;再如,8月26日大眾網的一篇報道《濟南警方破獲一起女大學生被性虐案》:犯罪嫌疑人代某(52歲)在火車站主動搭訕,以騎電動車送女生去西客站為名將其騙至住處,對其實施、堵嘴、、、,并用性藥品和性工具對其多次性虐待。報道中把犯罪地點,犯罪手段和過程進行了詳細闡述,筆者擔心,這種做法恐怕在給被害人帶來二次的同時,也讓具有犯罪傾向的人有了效仿的范本吧?
一個讓人擔憂的現實是,現在大多數都傾向于把女大學生清純漂亮又善良、沒有防身意識的弱點不斷放大,隨著網絡的,這會不會提醒犯罪集中精力對女大學生下手?
本應成為正面引導的工具,但是在女大學生受侵害新聞中,個別卻通過種種炒作放大,給帶來了對于社會面的無限擔憂和,這是“鐵肩擔”的應為之舉嗎?筆者以為,在真實準確地報道新聞事實時,更應該尊重和者。應該意識到,你們的應在于著力促進社會安全機制的建立,而不是無底線地以博得關注,這樣的嘩眾取寵是沒有任何建設性的,隨著人們認識水平的提高,這樣的“聒噪型”最終也會遭到大家的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