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煙人手不足 北京需更多志愿者加入
控煙人手不足 北京需更多志愿者加入
《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實施4年,群眾舉報逐年走高;專家呼吁全民參與控煙,各行業加大約束力度
2015年6月,工作人員在北京西站一咖啡廳內檢查禁煙標識。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2015年6月,為響應禁煙令,北京一餐廳將上百個陶瓷煙灰缸集中銷毀。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王源餐廳吸煙事件持續引發社會關注。今年6月1日是《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以下簡稱“控煙條例”)實施4周年的日子。在控煙條例實施前,餐廳二手煙暴露率在70%左右,控煙條例實施一年后,這個數字下降到35%。
據了解,目前北京控煙工作存在人手不足等問題,需要更多志愿者參與。一名北京衛生監督員表示,由于公共場所人員流動性較強,很難在接到舉報后迅速趕赴現場查處。專家呼吁全民參與控煙,并建議由餐廳等公共場所負責人承擔更多責任。
新京報訊 昨日,朝陽區衛監所衛生監督員劉宇(化名)向新京報講述了面對公共場所禁煙之“難”。
劉宇說,實際上,公共場合是按照類型分給各個委辦局管理,例如寫字樓屬于房管局,網吧、歌廳屬于文化委,餐飲屬于市場監督管理局,這些都是高發場所。而衛監所主要負責處理控煙投訴和輿情。
難就難在“量大”,劉宇說,朝陽區衛監所一年接到的投訴不少于5000條,但所內的衛生監督員不到一百人,且都屬于兼職,“我們沒辦法在接到投訴后馬上出去查,特別是晚上,值班人員的精力只能應對各類突發事件”。
劉宇說,一般情況下,餐廳這類公共場所中,大多數人很配合檢查,接受處罰,但部分消費者喝完酒之后就很難配合工作。
“明星受到的關注多,容易找到,普通市民抽煙后走了,很難尋找”。劉宇說,公共場所若有人抽煙,旁人或店員投訴,他們趕往現場后,相關人員往往已經離開。
“在網吧還好找,都登記了身份證,但很多地方是沒辦法找到責任人的,比如公交車站、餐廳等地,除非我們事發時正好在現場。”劉宇說,他們出去檢查時,若無法找到相關人員,就檢查事發公共場所是否有禁煙標識,是否有控煙管理制度,然后針對各類違規情況進行查處,“餐廳也難辦,如果他們管得太嚴格,容易和客人起沖突”。
劉宇提到,除了餐廳,其次接到投訴最多的就是寫字樓,尤其是CBD。物業管理人員不可能蹲守在每一處角落,只能巡視。他們也沒有處罰權,而抽煙的人基本在樓梯間和衛生間,聽到動靜可能就走了。還有一些來寫字樓里辦事的人抽煙,流動性很強,難以查處。
建議1
提高控煙意識 鼓勵市民加入志愿者行列
北京控煙協會會長張建樞表示,王源事件是個好的例子,顯示出所有市民都開始具備控煙意識,用好所有平臺來實現公眾場所無煙。
根據北京控煙協會的統計,控煙條例實施的前三年,市民對公眾場所違反條例的舉報數量分別是1萬、1.2萬和1.7萬。張建樞表示,目前在控煙工作中,北京亟須更多控煙志愿者參與今后的工作。“衛生執法人員僅有1000多人,他們還有其他衛生監督工作,對于數百萬煙民,經過培訓的控煙志愿者是生力軍,他們可以參與到控煙隊伍中,進行宣傳、勸阻等工作”。
據介紹,目前北京注冊控煙志愿者1.3萬余人,控煙協會呼吁和歡迎所有市民踴躍報名,加入志愿者行列。
今年6月1日是控煙條例實施4周年的日子。據悉,4年來,北京公眾場合吸煙的情況明顯好轉。在控煙條例實施前,餐廳二手煙暴露率在70%左右,控煙條例實施一年后,這個數字下降到35%。
中國控煙協會副會長姜垣表示,王源吸煙事件中,桐餐廳的負責人應該對吸煙管理不利負相應的責任。此外,北京控煙規定大大增強了民眾參與意識,雖然沒有數字統計,但公眾舉報的線索數字應該是大于衛生執法部門發現的線索,全民控煙意識推進了控煙進程。
從全國范圍看,出臺控煙條例的城市共有20個,覆蓋全國10%的人口。
建議2
各地統一法規 公共場所責任人承擔更多義務
國家行政學院法學部主任、北京控煙條例課題組負責人應松年表示,當年在起草控煙條例時,對于如何能有效在公眾場合控煙,確實思考了很多方面因素。
應松年說,如果同樣是消費者或者用餐者,個人直接勸阻的效果可能不好,“有些人會不好意思,所以我們規定機構負責,比如要求餐廳的管理者承擔控煙的義務,把壓力轉給公共場所的經營者或者負責人”。
“控煙不僅是他們的義務,也是權利。”應松年說,所以王源事件對全社會都有正向教育意義,同時對公共場合的負責人也是一種警示和教育。
中國控煙協會公益法律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李恩澤表示,目前,北京控煙主要是采取公眾舉報和執法人員檢查兩種方式,衛生監督部門對于違反控煙條例的吸煙行為作出處罰,處罰金額從50元到200元不等,違反控煙條例的行為,衛生監督部門現場就可以做出50元的處罰決定。
對于處罰力度,李恩澤表示,處罰金額是法律規定的,除了罰款,演員主管部門或演員所代言的機構也應該對社會表態,畢竟明星吸煙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較大,應該在罰款之外加大行業約束力度。
在控煙面臨的問題方面,李恩澤認為,目前全國尚未出臺統一的控煙法律法規,出臺控煙法規的地方執法尺度不一。立法亟須統一,執法尺度才能達到一致,控煙力度才可能切實得到推進。
■ 鏈接
深圳控煙:公共場所吸煙擬直接開罰
今年4月,備受關注的《深圳經濟特區控制吸煙條例修正案(草案)》提請深圳市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審議。根據深圳現行控煙條例,在禁煙場所吸煙且不聽場所經營者、管理者勸阻的,將處以罰款50至500元。可是,在執法過程中,執法人員發現,也有煙民以“未經勸阻”為理由逃避處罰。為此,該草案刪除了“不聽場所經營者、管理者勸阻”的內容,規定執法部門直接責令改正,處五十元罰款并當場收繳。此外還擴大了禁煙范圍,將公共汽車、長途客車、出租汽車、地鐵、船舶、民用航空器等公共交通工具室外站臺和等候隊伍所在區域列入禁煙場所。同時規定,地鐵出入口外側5米范圍內禁止吸煙。
2010年,上海推出省級地方性控煙條例,宣布在學校、醫院、公共交通工具等至少十三類場所禁煙,并規定娛樂、餐飲、旅館等場所可劃定吸煙區,其余區域禁止吸煙。2017年3月1日,經由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上海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修正案正式實施。2017年3月開始施行的修正案,在2010版的基礎上,將禁煙區域擴充至全部室內公共場所、室內工作場所,還在至少6類室外區域禁止吸煙。其中,修正案還將火車站、機場等區域的公共吸煙室予以取締。
《青島市控制吸煙條例》于2013年6月27日在青島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禁止在供公眾進行社會活動或者提供購物、餐飲、住宿、醫療衛生、教育培訓、休閑娛樂健身等服務的室內公共場所吸煙,并規定在禁止吸煙場所內,任何人有權要求吸煙者停止吸煙,或者要求該場所的經營者、管理者予以勸阻。此外,鼓勵相關經營者或者管理者采用煙霧報警、視頻圖像采集等技術手段,加強對禁止吸煙場所的管理。
■ 案例
列車吸二手煙 學生訴鐵路局
2017年6月,因在普通旅客列車上遭遇二手煙,大學生李華(化名)將哈爾濱鐵路局(2017年11月更名為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下文仍用原稱)告上法庭。2018年6月25日,法院對該案進行一審宣判。
法院審理后認為,哈爾濱鐵路局在列車設立吸煙區等行為,違反承運人義務,需承擔相關責任。
最終,法院判決哈爾濱鐵路局在判決生效30天內取消K1301次列車的吸煙區標識及煙具,考慮到拆除的具體經濟成本和可能對車廂本身設施造成損害,允許采取變通措施。
“無煙城市”
自《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在我國生效以后,上海、杭州、廣州、天津、克拉瑪依、銀川、哈爾濱、鞍山、紹興、蘭州、深圳、長春、唐山、南寧、西寧、青島、北京、福州等城市制定或修改了地方控煙規則,有學者將這些城市稱作“無煙城市”。
我國“無煙”大事記
2003年11月
我國政府簽署《煙草控制框架公約》;2006年1月9日,公約生效
2007年4月
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履約工作部際協調領導小組成立
2011年3月
“十二五”規劃綱要寫明“全面推行公共場所禁煙”
2012年12月
《中國煙草控制規劃(2012-2015年)》發布。
2014年11月
《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公布,全國無煙立法正式提上日程
2015年6月
《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生效施行,該條例是中國“史上最嚴無煙立法”
2016年10月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印發,要求全面推進控煙履約,加大控煙力度
2017年12月
“國家提高公民對吸煙危害的認識”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草案)》。
2018年3月
控煙履約領導小組組長由工信部改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新京報記者 王巍 張彤 周世玲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