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動脈高壓疾病誤診漏診率高 五類高危人群應加強篩查
還記得幾個月前,那位在爭議聲中去世的肺動脈高壓孕婦吳夢嗎?其實,肺動脈高壓患者遵醫囑、規范用藥,可以像普通人一樣正常生活。
在第十一屆“長征之路”全國血管醫學大會上,中國醫學科學院肺血管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荊志成教授呼吁:全社會應多關注肺動脈高壓疾病,推進罕見病藥品列入醫保報銷范疇,減少因病致貧返貧,挽救更多的中國患者和家庭。
現狀:患者近800萬,誤診漏診率高
“最新數據顯示,慢阻肺的發病率有將近10%左右。其中肺動脈高壓患者20%到50%!鄙虾J蟹慰漆t院肺循環科主任王嵐介紹,在我國,肺動脈高壓患者保守估算有500萬-800萬,而經過治療的患者卻只有一兩萬人。
目前,國內臨床上漏診、誤診比率較高。上海市肺科醫院趙勤華醫生對此分析稱,原因之一在于不少臨床醫生缺乏診斷意識,對肺動脈高壓的診斷鑒別不太熟悉,加上很多醫生右心導管技術、精準超聲心動圖技術不過關,導致誤診時有發生。二是基礎醫療設施和人才缺乏。
目前篩查肺動脈高壓主要依靠多普勒心臟超聲,但很多基層醫院并不具備做導管檢查的條件,醫務人員也缺乏識別肺動脈高壓的意識。
“肺動脈高壓診療過程中最大的問題是民眾對其了解非常少,甚至一些普通的呼吸科醫生、心內科醫生對此都了解較少。”王嵐表示,“不了解這個疾病,就很難意識到它的嚴重性、危害性以及對治療的配合性!
據悉,肺動脈高壓分為特發性肺動脈高壓和繼發性肺動脈高壓,前者還沒有找到明確的病因,這部分找不到病因的肺動脈高壓劃為罕見病。對于繼發性肺動脈高壓來說,導致它的原因有上百種,其中先心病是最常見的病因,此外肺栓塞、左心衰竭、瓣膜病、慢阻肺、風濕免疫系統疾病等都是誘發病因。
早診:五類高危人群,應加強篩查
哪些人群是肺動脈高壓的高危群體?王嵐表示,第一類是特發和家族遺傳性的,如果家人有這種病史,需要重點監查。第二類是風濕結締組織病,比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硬皮病等,都是肺動脈高壓常見的并發疾病。第三類是先天性心臟病,如果未得到有效治療,成年后有可能出現肺動脈高壓,第四類是HIV感染,服用減肥藥、中樞性食欲抑制劑的人群,也是篩查重點人群。
最后一大類是血栓性疾病,臨床上發現血栓性的病人非常多,這些病人在若干年后就可能出現慢性血栓栓塞相關的肺動脈高壓。
王嵐提醒,以上人群都應注意監測,積極控制、治療原發病,及時發現肺動脈高壓。
“早期診斷對肺動脈高壓患者的預后至關重要,”荊志成教授強調,肺動脈高壓的常見癥狀是活動時氣短、下肢水腫、咳血、暈厥等,這與不少疾病類似,加上導致肺動脈高壓的原因很多,需要醫生了解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結締組織疾病、代謝疾病、肝病等多領域疾病,才能做出準確判斷。
而高危人群不管是哪個年齡段,應每隔半年到大醫院心臟或心內科做超聲檢查,一旦出現活動后氣短,應立即去心血管專科就診,如果發現有右心房右心室的擴大,三尖瓣反流壓差增加,需提高警惕。明確診斷是否是肺動脈高壓需要做一系列檢查,右心導管檢查不僅是確診肺動脈高壓的金標準,也是診斷和評價肺動脈高壓,以及指導肺動脈高壓患者治療必不可少的檢查手段。
南方日報記者 李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