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給網店差評后收大便裹尸布 手機慘變“一夜情”專線(圖)
近日,備受關注的廣州大學城“6·29女尸案”宣破,番禺警方成功抓獲犯罪嫌疑人唐某。兩個20多歲的年輕人素不相識,女孩卻被唐某地勒頸。而唐某犯罪的動機竟然是自家網店被退貨,并被給了差評,心生不忿。大白后,“差評到底有多傷”也成為熱議話題,甚至有市民稱今后網購都不敢給差評了。記者發現,多年來因差評引發的糾紛從未中斷。
廣州人梁小姐是網購達人,十年前開始喜歡在網絡上購物,目前光是在淘寶網上的買家信用等級已達4顆鉆石,也就是說梁小姐的信用積分已達到2001-5000分。據淘寶網介紹,每項交易成功后,賣家可針對賣出的每一項寶貝給買家做出評價。這也意味著,十年來梁小姐在淘寶上至少已經購買了2001-5000件商品。
在網購江湖上混跡已久,梁小姐自然會與賣家產生恩怨情仇。“前兩年買了個什么東西,已經記不清了,但我給了差評,隨后賣家就打電話讓我刪除差評,我不同意,于是接下來的幾天,我被‘呼死你’了……”
原來,“呼死你”是一種網絡電話自動追呼系統,使用者可以設置追呼時間,每隔幾秒就響一聲自動掛掉,讓對方電話根本無法正常使用,被者只能關機,要么換號。
的梁小姐又和賣家溝通,并稱將報警。這下“呼死你”沒了,梁小姐卻每天接到大量電話,詢問是不是要找“一夜情”的。原來,網店賣家用梁小姐的手機號注冊了一個論壇,在發布“尋一夜情”的虛假信息。“好在那個論壇可以用注冊的手機號刪除帖子,注銷賬號,于是才停止了。那個賣家真的是太了。”雖然時過多年,梁小姐想起這件事還是滿腔怨氣。
新快報記者采訪了幾位網店店主發現,采用“呼死你”來報復消費者的手法并不稀奇,甚至有一位店主大方承認“是招數”。而據報道,消費者在給網店差評后遭到、報復的手段可謂五花八門,層出不窮。
去年,上海的薛先生在淘寶購物時買了一雙旅游鞋,收到貨時發現鞋子質量一般,鞋頭還有些開膠,加上發貨速度較慢,于是給了賣家一個差評。沒想到,此后薛先生就一連接到80多個電話,最后還收到一個“詭異郵寶”。拆開一看,里面竟然是印著大大的黑色“奠”字的裹尸袋,薛先生氣得渾身發抖。從發貨地址來看,他認為是網店賣家干的。
在網店賣家的“復仇者聯盟”里,打電話、寄“裹尸布”可能還算不上奇葩,據報道,浙江麗水的王女士因為給了網店差評,收到了“重口味”的大便包裹。
王女士在網上看中浙江永康一賣家的足浴盆,并拍了兩個,可只寄過來一個。王女士馬上向賣家反映,經過多次聯系和催促,賣家才表示發錯了貨,10多天后才將另一個足浴盆寄來。王女士覺得賣家服務不到位,就給了一個差評。
于是噩夢來了,第二天賣家就連打40多個電話給王女士,幾天下來共打了100多個電話,還講些諸如“你怎么還沒死啊”之類的話。隨后王女士又收到一個和賣家筆跡與地址一樣的郵包,打開一看,一紙筒里裝的竟然是大便。的王女士于是向警方報案。
因為消費者給了差評而引發賣家報復,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消費者即使收到問題產品,也選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輕易給差評。而新快報記者發現,目前越來越多的網店開始“返現”營銷,通過給買家一些“小恩小惠”來中差評。
市民劉先生是個書蟲,經常在網上買書,但有時候寄來的書不是殘次品,就是盜版,“這讓一個喜歡讀書,更喜歡收藏書的座男人怎么忍?”劉先生有一次給了一家網店差評。當天下午,網店客服就打來電話要求劉先生刪除評論,并承諾給予十元返現。
“客服妹子態度很好,聲音很溫柔,后來還真的給我支付寶打來十元錢。我覺得人家做生意也不容易,就刪除了差評。”
除了“美人計”之外,返現成為不少買家難下差評的重要原因。在記者采訪的多位網購人士中,大多數都表示會為了返現而按照賣家的要求曬好評,“雖然返現就幾塊錢,但買的東西多了,積累起來也夠好幾次郵費了,于是就‘昧著’給好評了。”一位買家說。
又是“復仇”又是返現,為何網店賣家如此看重一個小小差評?差評會對網店帶來什么影響?新快報記者就此采訪了網店店主小張,她表示差評不僅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愿,而且直接拉低客流量。
小張介紹,目前她在網購平臺上是“金牌賣家”,是指對一段時間內服務好、口碑好的賣家的榮譽和認可。對買家而言,選擇“金牌賣家”有助于降低購物決策成本,購物。但網購平臺半個月有一次考核,如果好評率不足98%就會被撤銷“金牌”資格,直接導致網頁推薦率、度下降,讓買家難以搜索到。
此外,小張介紹,網店一年有12分,“跟駕照似的,每年回血一次”,如果買家給了網店差評就會被扣一分,如果分被扣完則關閉店鋪,直到來年獲得12分才能重開。“現在還有些買家或同行是‘惡意差評’,雖然我是女生,但我都恨不得用‘滴滴打人’組團去打對方一頓。”小張說。
如果網店有差評一定是壞事嗎?新快報記者采訪時也有消費者表示,在網上購物反而會選擇有中差評的店,“因為比較真實。有的商品銷量很大卻沒有差評的,很可能是刷出來的”。
從事網店培訓的蔣先生則認為,網店店主應正確看待中差評,“你要知道差評是給后來的顧客看的,對差評的反饋反而是吸引新顧客的機會。而吸引新顧客的成本是遠高于老客戶的”。
蔣先生認為買家刪除評論,或是在差評下和買家對罵都是錯誤的做法,真誠地表達歉意、與買家一起找到差評原因、共同解決問題才是“”,“差評回復得好,勝過100個好評”。
“網購再不敢輕易給賣家差評了,萬一我也遇上一個性格極端的,因為差評找我麻煩怎么辦?畢竟網購時我填寫的都是真實姓名和收貨地址,想起來都后怕。”
“在瀏覽網購評論時,我發現有些買家就算覺得商品不好、店主服務不行也不給差評,只說‘習慣性好評’、‘真想給你差評’,可能就是有所顧慮。我覺得該給差評就要給,否則將助長賣家的壞習慣,也能對后面的買家給以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