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精神就是這么“燃”
電影《奪冠》海報 資料圖片
9月25日,隨著電影《奪冠》的上映,2020年國慶檔的號角提前吹響。作為影院復工后的第一個“黃金檔期”,今年的國慶檔競爭頗為激烈,從主流大片到國產動畫,各個類型的電影作品紛紛在影院集結,準備上演一場“票房大戰”。
電影《奪冠》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及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講述了幾代中國女排的奮斗歷程以及她們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感人故事。強大的制作團隊和演員陣容,承載了幾代人共同記憶的女排故事,國家隊現役女排隊員的本色出演……這些元素都讓這部作品成為國慶檔最受關注的影片之一。
體育題材電影的新突破
《奪冠》并非中國體育電影的開山之作。早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后就出現了《一個人的奧林匹克》《破冰》等奧運題材的體育電影,2015年以自行車運動員為主角的青春熱血片《破風》同樣圍繞體育競賽展開故事。此次,《奪冠》受到高度關注,一方面是“中國女排”這個標簽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國民性”,是很多中國人在時代變遷中保留下來的一份情懷;另一方面《奪冠》對角色和場景超高的還原度,讓觀眾感受到制作團隊滿滿的誠意。
影片以中國女排傳奇人物郎平為主線,再現了從20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世界冠軍,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奪冠期間,幾代中國女排不同階段的狀態與精神風貌。中國女排一路成長的經歷是幾代中國人共同見證的,要把這樣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拍成電影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想用兩個多小時的電影時長來講完中國女排近四十年的故事難度很大,因此對于主創團隊而言,最難的就是對素材的取舍。最后,編劇張冀提出了以兩個功勛教練和三場比賽貫穿四十年的創作方向,張冀告訴陳可辛:“這是一對天賜的人物關系,兩個人都足夠有魅力,是隊友、對手也是朋友,他們都為中國女排付出了畢生的精力、血汗。”
選角的過程同樣體現著制作團隊的用心。由于題材的特殊性,片中的大部分角色都是運動員和教練的身份,尤其是對在片中飾演80年代女排隊員的演員來說,不僅要用演技還原那個時代老女排的樸素、堅忍,還要掌握一定的排球技術。為了呈現最佳的效果,導演最終還是決定采用真正的排球運動員。團隊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在全國各地的省隊、校隊中層層篩選,確定了一批扮演老女排隊員的運動員。
中國女排現役隊員在片中的本色出演也是《奪冠》的一大亮點。在和中國女排總教練郎平反復協調后,劇組爭取到八天的時間,等來了女排姑娘們從世界杯的賽場凱旋,參與到電影的拍攝工作中。陳可辛表示:“能讓現役國家隊的隊員來幫我們拍一個電影,這是上天給我們的一份禮物。”
女排精神令人感動
談到拍攝的過程,陳可辛最常提到的一個詞就是“信念感”。這種信念感在飾演老女排的年輕球員身上有,在現役女排隊員們身上有,在扮演年輕時期郎平的白浪身上也有。因為在網上偶然看到了郎導的女兒白浪的照片,導演發現她能夠勝任這個角色。“白浪演她的媽媽是帶著一股勁兒的,她想要做到媽媽曾經做到的東西。”陳可辛說。
如果老女排隊員中的郎平是最難“復制”的,那么現役國家隊隊員中的朱婷同樣也沒人能演得了。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巴大戰”前夕,郎平曾發短信鼓勵壓力巨大的朱婷:“朱婷,你是我帶過隊員中最令我驕傲的一個。只要你站在場上,你就是最好的,我相信你。”這條短信讓朱婷格外感動也備受鼓舞,最終和全隊一起拿下了這場關鍵的比賽。這個橋段在影片中十分重要,沒有表演經驗的朱婷要演哭戲,陳可辛直言:“這對朱婷來講有多難,她是那么能克制情感的一個人。”最后,是表演指導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