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工商局:虛假保健品宣傳和營銷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人們對健康日益關注,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具備了養生保健意識和“花錢買健康”觀念,購買保健食品和器械成了老年群體的一種消費選擇。但是,一些商家則伺機利用老年人迫切追求健康、性低、意識弱等心理特點,通過夸大、虛假宣傳或欺詐性營銷方式老人高價購買所謂的保健品等,使老年消費者的權益受到損害。
對此,上海市工商局發出消費提示:目前保健品市場魚龍混雜,某些經營者在利益驅動下,用鋪天蓋地的廣告把保健品功效得天花亂墜、神乎其神,或者組織免費體檢、免費旅游等對老年人展開定向推銷,引誘其購買價格高昂但實際僅為幾百元的一般食品。目前,保健品市場存在以下消費陷阱。
一是混淆保健食品與藥品概念。某些經營者利用老年人對保健食品和藥品概念不清、存在理解誤區等弱點,暗示保健食品具有治療效果,甚至出各種功效。有些保健食品廣告則含有絕對化用語和不實承諾,聲稱“包治百病”或以“無效退款”“無毒副作用”等虛假承諾消費者。更有不良商販兜售的商品僅是一般食品,沒有任何保健作用。
二是打“感情牌”騙取老年人信任。一些邊小店“敬老”“愛老”之名,一邊為老年人提供各項免費服務,甜言蜜語接近老年人,一邊、醫療機構、學術機構或行業組織的名義,為其保健品的功效作背書,從而老年人購買貨價嚴重不符的商品。
三是送贈品或免費等方式攬客。有些商家通過“贈品”“免費試用”或組織免費、旅游等方式兜售產品,名義上開展免費健康、免費旅游,實質則吸引老年人參加各種促銷活動。促銷現場往往氣氛熱烈,并邀請所謂的“專家”“教授”大談養生之道,甚至假扮“患者”,還有企業雇人制造爭先恐后購買產品的,給消費者造成不趕緊買就買不到了、不買就吃虧的心理暗示,使老年人在不知不覺中被“”,進而花錢購買大量商品。(經濟日報記者 沈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