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8月胎兒竟一腳“踢”破母親子宮!做過這種手術的威海媽媽們要注意了
。已經懷孕35周的她剛開始以為是胃痛,并未太在意。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她的腹部疼痛加劇。家人立即將劉玲送到附近醫院就診。由于情況越來越嚴重,上午10時30分左右,劉玲又被轉送到北大深圳醫院急診科。
在該院急診科,劉玲肚痛越發嚴重,根據監測,她的血壓、脈搏、呼吸和氧飽和度等關鍵的生命體征均在惡化。急診科醫生初步懷疑孕婦子宮破裂。這意味著孕婦和胎兒的生命都有!
在B超室,醫生檢查發現孕婦腹腔大量積液,而且在宮前壁近宮底處,胎兒股骨回聲在子宮肌層以外,患者該處觸痛也非常明顯,肝腎間隙積液明顯。
“雖然沒有找到子宮的破裂口,但通過B超可以看到,在孕婦腹部最疼的地方,先看到的是孕婦的皮下脂肪,然后看到的是胎兒的腿,最后才看到孕婦子宮。胎兒的腿已經‘沖破’了子宮進入腹腔,大腿根正卡在子宮壁上。”北大深圳醫院超聲影像科石宇博士告訴記者。
在追問既往病史時,醫生發現劉玲曾做過子宮肌瘤剔除手術。通過短短不到2分鐘的B超檢查,僅憑這有限病史,醫生迅速做出診斷,高度懷疑其為瘢痕子宮破裂。而此時,劉玲有失血性休克和感染的,其病情隨時危及胎兒生命。
北大深圳醫院醫護人員果斷終止檢查,立即把孕婦轉送到手術室。當日上午11時左右,劉玲就被送入產科手術室接受緊急剖宮產手術。不到10分鐘的時間,胎兒順利剖出,術后平安。
“為了怕耽誤時間,手術也采用了全麻的麻醉方式,因為若要采用腰部麻醉,還要選擇體位,會耽誤5~10分鐘。”北大深圳醫院產科主治醫生鐘世林說。
他介紹,手術中發現,患者子宮底部有一個6~7厘米長的破口,這個破口導致子宮羊水全部流入孕婦腹腔,胎兒的腿也“踢”進了腹腔,胎兒和孕婦的生命都非常。
劉玲的子宮破裂是如何造成的呢?記者了解到,在2016年劉玲就進行了子宮肌瘤剔除術,子宮有了瘢痕。術后不到半年后,她懷孕了,日漸生長的胎兒“撐破”了子宮上的瘢痕。
鐘世林介紹,做子宮肌瘤手術或剖宮產后,子宮上會留下了瘢痕,隨著胎兒的長大,宮內壓力也不斷變大,一旦發生宮縮,就會刺激到子宮壁最薄弱的地方,于是瘢痕就有可能破裂。
根據國家衛計委去年9月公布的數字,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半年后,全國孕產婦死亡率出現升高趨勢,2016年上半年全國孕產婦死亡率為18.3/10萬,比去年同期增長30.6%。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婦女保健科副主任夏建紅教授分析,疤痕子宮是主要原因之一。政策放開后,想生二孩的多為80后,他們生第一胎時剖宮產率相對較高,疤痕子宮情況多,二孩生育風險大,臨床處理危急重癥多與此相關。
疤痕子宮又名瘢痕子宮,是指因剖宮產術、子宮肌瘤剔除術、子宮穿孔或破裂修補術等原因,產婦子宮留存“疤痕”,其中剖宮產術是疤痕子宮產生的最主要原因。
正常情況下,妊娠時胎盤附著于子宮體部。而疤痕子宮孕婦容易發生前置胎盤,即孕28周后胎盤附著于子宮下段。如果胎盤附著在原子宮疤痕部位,稱為兇險性前置胎盤。這類兇險性前置胎盤往往會引起產后大出血,甚至危及產婦生命。
近年來“切口妊娠”發病率也隨著疤痕子宮再育人數的增長而上升。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產科副主任醫師徐煥介紹,因孕卵著床于子宮剖宮產疤痕處,孕早期就會引起出血,有些甚至發生子宮破裂等嚴重并發癥,極大,若處理不及時或方法不當,常常為搶救患者生命而不得已切除患者子宮。
同濟大學附屬第一婦嬰保健院院長、上海市產前診斷中心主任段濤說,以前做子宮肌瘤剝除手術是很慎重的一件事,“是要有了明顯的癥狀和體征才會考慮的。”段濤說,他不贊同女性在懷孕前去做子宮肌瘤剝除手術,除非肌瘤的大小和會影響懷孕,否則他一般會生完孩子再考慮手術,甚至生完孩子也不一定需要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