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了五年假壯陽藥 男子昨日受審
昨日,市橋西區法院開庭審理了一起涉嫌銷售假藥罪的案件。這起案件,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因為,在該院法庭公訴人的旁,首次出現了“公益訴訟起訴人”的字樣。
昨日10點整,石市橋西區法院第六審判庭內,旁聽席上座無虛席,一起涉嫌銷售假藥罪的案件開庭審理。隨著被告人劉某被法警帶進法庭,案件內容逐漸清晰起來。
在庭審中,公訴機關,今年61歲的劉某自2011年起,開始在橋西區友誼大街某保健品市場內,偷偷向他人批發、零售“增大延時片”“老中醫腎白金”等30余種假男性壯陽藥,而這些假壯陽藥是劉某通過參加鄭州、廣州保健品交易會購得,其進價均在5元/盒左右。到2016年9月案發的5年間,劉某僅靠銷售壯陽藥便獲利5萬余元。
為逃避打擊,劉某并未將壯陽藥放在銷售市場,而是存放在租用的民房地下室,且只有相熟的客戶才能現買現配貨,這才使劉某一次次躲過檢查。2016年9月,廣州海珠區的假藥批發商丁某因發現,專程到市機關舉報劉某販賣假藥的行為,經突擊檢查,機關在劉某租用的地下室查處各類男性假壯陽藥共計1000余盒。
在庭審中,被告人劉某對檢察機關的犯罪事實無,當庭。隨后,檢察機關的公益訴訟起訴人對劉某進行了公益訴訟。
公益訴訟人表示,2018年1月,檢察機關就劉某銷售假壯陽藥侵害消費者權益等事宜發出公告,公告期滿后,沒有相關組織和個人提起訴訟,社會公共利益仍舊持續處于受侵害的狀態。
檢察機關認為,被告人劉某銷售三十余種男性假壯陽藥的行為,了不特定多數消費者的權益,致公共社會利益受到損害。據此,檢察機關于今年4月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請求法院支持消除,采取有效措施回收已銷售的假藥并予以,并判令劉某在省級公開賠禮道歉的。
市橋西區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科科長張敏表示,檢察機關提出公益訴訟,是為了消費者的權益,社會公共利益不受損害。張敏稱,這是市首例食品藥品安全領域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的案件開庭審理。
記者同時了解到,橋西區法院考慮到此案屬于適用七人合議庭審理的范圍,且公益訴訟涉及民事審判及相關執行,因此組成了由刑事員額任審判長,民事員額、執行員額及4名人民陪審員為的七人合議庭。這是《人民陪審員法》施行后,法院首次組成七合議庭審理公益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