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發(fā)虛怎么辦?
不少人回家就臥在沙發(fā)里,平時懶得說話,做事沒啥興趣……這類人總會被身邊的人念叨說:你怎么這么懶!有時候,他可能不是真懶,而是虛。據市中醫(yī)院副主任醫(yī)生汪瑋介紹,冬令進補,源自于《易經》,是我國民間的傳統(tǒng)習俗。而“進補”這件事,則一定不能“一概而論”,需根據自身情況“對號入座”、循序漸進為好。
血虛的表現為:臉色蒼白,唇、舌、指甲色淡,經常頭暈眼花,脫發(fā)掉發(fā),月經不規(guī)律,心慌心悸、失眠健忘,手足冰冷,容易發(fā)麻,形體消瘦。若出現其中四項情況,你注意改善血虛。
進補推薦:1.益母草:活血化瘀,2.桑椹:滋陰補血,3.當歸:活血補血,4.黑木耳:潤燥活血,5.桂圓肉:益氣補血。
氣虛的表現為:體倦乏力,容易感冒,說話無力,食欲不佳,不振。氣虛同現代醫(yī)學所發(fā)現的“亞健康”狀態(tài)極為相似。
進補推薦:1.黃芪:補肺氣、脾氣,2.枸杞子:補精益氣,3.茯苓:健脾利濕,4.香菇:健脾開胃,5.銀耳:滋陰潤肺,6.西洋參:補肺降火,生津除煩。
陽虛的表現為:臉色蒼白,手腳發(fā)涼,疲倦乏力,腰膝酸軟,夜尿頻多,生殖及性功能減退。陽虛并不是男性的“專利”,女性也會有陽虛的表現。
進補推薦:1.核桃肉:補腎固精,2.枸杞子:滋補肝腎,3.金櫻子:補腎固精,4.大棗:補中益氣,5.桂圓肉:益氣補血,6.山萸肉:補肝腎、斂精氣,7.巴戟天:溫補腎陽。
陰虛的表現為:兩手心、兩腳心、心胸煩熱,口干咽燥、尿黃便干,頭暈眼花,狀態(tài)差,形體消瘦、愛出汗。陰虛并不是女性的“專利”,男性也會有陰虛的表現。
進補推薦:1.黑木耳:潤燥活血,2.枸杞子:補腎益精,3.桂圓肉:益氣補血,4.蓮子:益腎固精,5.桑椹:滋陰補血,6.大棗:補中益氣,7.薏仁:健脾滲濕,8.茯苓:健脾祛濕。
中醫(yī)認為,氣與血、陰與陽雖然是互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但是又互為生長。冬令進補時也要注意兼顧氣血,不可一味偏補。(本報記者桂穎輝郭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