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生的“暴富”:售假冒保健品一年多 買房買車
成本僅幾元一盒的假冒保健品,幾經倒手,最終售價達到幾百元一盒。正是在這樣的黑色利益鏈條下,90后女生張揚(化名)僅憑幾部手機、一臺電腦,就制造出令人驚奇的“暴富”。
短短一年多時間,張揚靠著微信售假的收入,從無到有,在省市買了房子和一輛高檔轎車。同時,她也成為一起遍布全國25個省(區、市)、涉案金額達1200余萬元的假保健品案件的重要人物。
在阿里巴巴平臺治理部打假特戰隊的數據支撐下,西安市食品藥品犯罪偵查支隊出動警力40多人次,歷時8個月,往返1.3萬公里,橫跨三省,成功破獲了這起“612”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案。“這起案件范圍廣、滲透深,且案犯極為隱蔽、狡猾。”歷盡周折的偵破過程中,辦案發現,串起這條制假、販假鏈條的兩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從未謀面,快速的渠道全部利用網絡和即時通訊工具。
困難時刻,專案組決定用嫌疑人開設的淘寶店鋪作為突破口,并聯系上阿里巴巴平臺治理部打假特戰隊。在大數據分析及辦案的綜合研判下,嫌疑人的大致作案地點逐漸清晰:省市郊區。
持續蹲守中,張揚再次現身,從其虛掩的門縫看到,屋內有七八個辦公工位,墻面上著彩色的保健品此處“”得以確認。
這些假貨,是別人從快遞點發出,還是本身就出自快遞物流點?偵查人員終于等到了機會:這天,二樓窗簾意外沒有拉嚴,屋里又開著燈,有人正在疊裝假冒的某知名保健品外包裝盒。
至此,一條制假、售假的脈絡清晰浮出水面:生產、上線在江西,銷售代理在江西的制造假貨,并以淘寶店向外銷售;的張揚通過微信尋找客戶,找到客戶后,在淘寶上向拍貨。貨物由從自己承包的快遞物流點直接發給客戶。客戶給張揚付款,張揚給付款,從中賺取差價。
“這起假貨交易案,都是通過互聯網、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進行,給偵查工作帶來了很度。”專家組負責人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年,就通過淘寶店鋪,開始銷售假冒保健品。他先后在淘寶開設4家網店,但由于售假,店鋪曾被淘寶平臺處理。為此,將店鋪里的寶貝圖文進行了偽裝,用“郵費專拍”“老客戶專拍”等作為寶貝名,以逃避打擊。直至最終,他的店鋪被淘寶平臺徹底關閉清除。
對于這些假貨,張揚心知肚明“因為有客戶反映貨有問題,說外包裝和原包裝有色差,有的膠囊里沒有填充面。”即使如此,張揚依然為這些假貨配備了一式三聯、加蓋“公章”的出庫單。這些白、黃、紅色的三聯出庫單,都是由張揚自己打印,“公章”也是她親手加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