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農商行舉報案:以權威調查回應輿情
濟南農商行舉報案:以權威調查回應輿情
■ 觀察家
即便舉報不實,相關金融系統官員和機構都是清白的,這仍然不妨礙此事已經演變成為一場公共輿情事件。
近日,一則實名舉報山東金融系統官員的文章引發關注。據新京報報道,舉報者自稱濟南農村商業銀行副監事長。
6月9日,相關被舉報官員在回應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舉報內容是“一派胡言”。
濟南農村商業銀行也回應稱,此文捏造事實,相關受害人已經報案。而舉報者隨后也發文回應表示,銀行方面沒有正面回應其舉報的主要問題,自己對所舉報的每一個字負責。
原舉報信超過5000字,信息量可謂相當大。由于是實名舉報,且舉報對象也是指名道姓,這里面的任何一個行為,對圍觀者而言,都不是一個“小瓜”。
無論在哪個角度而言,作為被舉報焦點的濟南農商行都可以說是被舉報信推到了火架上。公眾也在等待其正面回應。
根據新京報目前報道的濟南農商行回應,至少從觀感上,與舉報是不完全對等的,不僅表現為字數的多寡,更體現在針對性上。
誠如舉報者在二次回應中所指出的,它并沒有正面回應舉報的所有問題,包括隱瞞30億大案等問題。因此,與舉報信的詳細相比,被舉報方的回應,將重點放在舉報者的個人動機上,并由此強調“捏造事實”,“誹謗、惡意中傷”。就事實而言,這顯然未能打消公眾的疑慮。
不過,這樣的回應依然是有價值的。
一方面,無論具體內容如何,它都代表著被舉報者的一種態度。敢于回應比裝作看不見要好。
另一方面,被舉報一方“接招”,也就是把此事正式拉到了臺面之上,特別是回應中還強調相關當事人已經報案,這對于真正厘清是非無疑是有益的。
對于旁觀者而言,這樣的舉報和回應,在眼下仍只能是霧里看花。一些細節和說法,到底有多大的可信度,是局部真實,還是完整真實,抑或是如濟南農商行回應所指的全系“捏造”,只有涉事雙方的態度,是遠遠不夠的。所以不僅報案后警方應介入,此事更少不了紀檢監察部門的權威徹查。
因此,在事實未明之前,輿論也不妨理性看待,不宜立場先行。
綜合雙方目前呈現出的信息,調查的重點基本上是很明確的。
不過,無論這些問題的真相到底如何,到底誰在說謊,唯有事實說話。
有關方面的權威調查不僅僅要厘清事實真相,讓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同時也要看到,這已經引起輿論的強烈關注。即便舉報不實,相關金融系統官員和機構都是清白的,這仍然不妨礙此事已經演變成為一場公共輿情事件。
有關方面唯有以權威的調查,來平息人們心頭的疑問,為高溫的輿論場抽薪止沸。
□閔蕭(媒體人)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