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競爭力總報告:中國處在邁向現代化關鍵期
中國社科院財經院重大成果《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7次報告(總報告)》,從城市層面觀察中國經濟的時空變化及其未來走勢,并有所發現:一是從城市社會發展看,中國進入城鎮化后期,城市風險有所增加;二是從城市經濟發展看,中國處在邁向高收入國家的跨坎期;三是從區域關系看,中國進入城市區域榮衰的博弈期;四是從城鄉關系看,中國進入城鄉一體的轉折期;五是從城市結構看,中國處在城市形態的定型期。
當前,準確判斷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至關重要。這不僅有助于深刻理解發展方位,提升前進信心,而且有助于認清面臨的問題,保持戰略耐心,確定正確的發展方略。
從城市發展角度觀察,每一階段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都會經歷先在一點或數點聚集,然后再向局部和全面擴展的過程。
從城市視角觀察中國未來趨勢,將支撐有關中國邁向現代化“最后一段”的判斷,同時凸顯發展的嚴峻性和不確定性。跨越陷阱并爭取“最后的勝利”,一要深化改革,改變動力;二要推進一體化發展,促進擴散,從而邁向城市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一、從城市社會發展看,中國進入城鎮化后期,城市風險有所增加
城市化發展與風險如影隨形,充滿不確定性。中國城鎮化等階段具有特殊性,從“職住”視角看,中國城鎮化將經歷“職城住鄉”主導的城鎮化、“職住異城”主導的城鎮化、“職住同城”主導的城鎮化等階段。
(一)充分城市化的社會趨勢已不可逆轉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鎮化已經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78年到1995年快速增長的城鎮化前期:人口城鎮化率從17.92%上升到30.48%,年均增長0.64個百分點;第二階段是1996年到2010年城鎮化加速增長的中前期:城鎮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30.48%上升至49.95%,年均增長1.37個百分點;第三階段是2011年以后,城鎮化快速增長的中后期:2011年到2018年,城鎮化率從51.27%上升至近59.58%,年均增長1.19個百分點。與此同時,中國城市土地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速。
未來15年,中國城鎮化率將持續增長,城鎮化的速度將繼續平穩下降,戶籍人口城鎮化差距下降。預計到2035年,中國城鎮化比例將達到70%以上。
(二)城鎮化特殊性帶來城市風險
在城鎮化的前期和中期,城市風險相對較少。隨著城鎮化進入后期,風險有所增加。未來,一方面人口大規模進入城鎮化需要相應的就業機會,2019年城鎮新增勞動力達1500萬人。智能化將從結構和總量上影響就業機會,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也將出現就業崗位流失;另一方面,人口以家庭式遷移方式向城鎮加速聚集,老齡化時代到來,對公共支出提出巨大需求。
風險多發容易引起風險共振。特別是就業問題解決不好,將引發嚴重的社會風險。
(三)“智能+產業”是化解風險的關鍵
2035年中國應該基本建成智能化城市社會。全國10億居民即70%以上人口都工作和生活在10萬平方公里的城市里,人們通過智能技術在城市里充分且輕松地就業、幸福而美好地生活。
促進產業繁榮化解多發風險。首先,把握城鎮化的節奏和力度,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其次,堅持產業支撐的城鎮化思路不動搖。再次,不斷改善營商環境。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