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大叔”老曹讓快遞小站浸透詩意
“貴手玉手,取罷莫急走。轉身回眸,輕輕關格口。監控探頭,瞬間把美留。瀟灑離去,更顯氣質風流。”在北京師范大學,有個老曹工作室,那里面有好幾處“老曹體”語錄,讓這個充滿詩意的快遞站有了別樣的味道。
在7月27日開幕的第29屆全國圖書博覽會上,“老曹體”的發明人曹中希被評為2019“全國十大讀書人物”,同享殊榮的還有九旬文字匠人李冬生、國學“小神童”李尚容、以一己之力創讀書品牌的樊登、“日記大王”郭恒勛等。
老曹是圓通速遞北京分公司北師大業務經理,今年55歲,在赴西安領獎之前,他在老曹工作室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他的詩意人生,他的陽光心態,還有對未來的暢想,質樸而真切。
老曹這一輩子很愛詩詞,大學學子畢業了,他會寫上一段“老曹體”勉勵孩子們不懼艱難,不懼風雨。他還不斷用粗重的黑筆在一本《文史》2016年合訂本上勾畫著,他說,北師大學生邀請他當“櫻花詩會”評委,“肚里沒貨,怎么給人點評!”
老曹來自山東費縣薛莊鎮,小時候家里很窮,他說,全村只有一個羽毛球拍,那也是人們的歡樂所在。他小時候對文字就有特別的情感,掉在地上的一張文字紙片會連忙撿起來看個夠,大隊訂的報紙,更是想方設法如饑似渴地閱讀。
老曹命運的轉機源于他的高中語文老師,這位老師對唐詩宋詞的雅好感染了他。老曹清楚記得老師將寫在牛皮紙上的詩歌贈予他,那些雅正的詩句老曹怎么也看不夠,直到現在老師的手寫詩詞還被珍藏。
老曹對詩詞、文字的熱愛后來得以延續。1986年高中畢業后,老曹投資1200元辦起沂蒙書畫社,900元借款七年才還清。而所謂沂蒙書畫社其實是租賃和售賣圖書相結合的小書店,“村里人干完活來看書,但借書的多,買書的少。”老曹記得,《大眾電影》、小虎隊、電腦、外語……那個時代特有的符號,都在小店里匯聚著。
老曹2000年到北京,干快遞已有十年。嚴酷的生活現實讓他沒有時間看書,但他發現了一個“獨家秘笈”:沒有時間看長篇小說,就看前言和后記,也對情節有了大致了解。在每一個孤單的夜晚,寫寫書法,寫寫“老曹體”就成了他的快樂之源:“小老頭已白頭,愛快遞樂不休……”他的毛筆字和他的人一樣,都有著一股淳樸和執著。
“我干十年快遞,還不如人家干兩年掙得多。”老曹曾常年住在半地下室,過的是最簡單的日子。但他受大學學子支教的影響,利用自己的平臺,與北師大歷史學院、工商與管理學院、政府管理學院、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藝術傳媒學院等院系合作,為貴州畢節、貴州遵義務川、四川鹽源縣、河北棗園、甘肅榆樹等學校捐贈書籍四十余噸,而這些快遞費用都全免。
老曹個人更利用每年畢業季的學校“跳蚤市場”,購得書籍千余冊,寄往各地農村圖書室。“我小時候讀書少,不能讓孩子們過我小時候的日子。”此外,他還參與北京師范大學的“燕文化傳統知識”“櫻花詩會”“愛與詩”“聽箏讀詩”等活動,與北師大師生共同讀書、學習,鼓勵學子珍惜當下。
老曹對北師大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即將去西安領獎,他在校園一家小門臉忙著修改了褲腳,還微笑著約定了取褲子的時間。他說自己很知足,也很快樂,因為快遞和詩歌,他和很多學生老師都成了朋友,每到假期歸來,他會接到美好的饋贈,青海的大蒜、西藏的佛珠、四川的臘肉………
走在北師大的小路上,他不時想念在老家蓋的房子,那棟三層小樓是村里的樣板間,每逢有人家蓋房都要前來取經。但老曹心里清楚,詩書之韻才是小樓的魂,而這豈能復制?!老曹家的窗簾上寫著毛澤東詩詞,在三樓還有一個超大案幾,他揮毫潑墨的文人夢在這里得以揮灑。滿屋子的書是他最滿意之處,那些書是他晚年最好的精神依靠,他小時候看書少,老了要補回來。
在大學校園的日子,還有對詩詞的熱愛,讓老曹對婚姻也愈發覺得不能將就。原來老曹已離婚多年,始終未能覓得真愛。他說,心目中的她,該是勞累了一天,能給他沖杯咖啡,然后默默轉身離開的那個人。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