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當心這些騙局
本報訊(記者劉波)隨著大一新生陸續到校報道,各大學校園又進入了最熱鬧的時期,但這也是大一新生容易被騙、被盜的高發時期。公安和平分局新興派出所所長楊凱提醒廣大新生,入學后要警惕以下這些騙局。
小心“校園貸”利滾利
有些新生進入大學后想買手機或電腦,但又不想向家長要錢,就會考慮去貸款。此時,社會經驗不足的新生很可能會被“校園貸”套住,掉入陷阱,導致借款越“滾”越多,最初借的幾千元錢一年下來可能會變成幾十萬元的借款。大學生應建立理性消費觀,合理安排生活支出,不要盲目攀比。特別要提醒新生注意,要謹慎對待“校園貸”,提高對這類貸款的警惕,提高自己的風險意識和法律意識。
有些希望辦理助學貸款的新生,在辦理時一定要向學校咨詢,把政策了解清楚后,通過官方渠道、正規渠道辦理。辦助學貸款的學生不要輕易相信網上的借貸平臺,更不能把自己的身份證號、銀行卡號、手機驗證碼等信息透露給陌生人,不要到ATM機或網上銀行轉賬給陌生人,以防掉進非法騙局。
“刷單”“刷分”陷阱多
有些不法分子利用大學新生涉世未深又想兼職賺零花錢的心理,大量發布在網絡上“刷單”“刷分”返現金的廣告,吸引大學新生加入。當新生加入到所謂“刷單”的兼職工作中后,就會慢慢掉入陷阱,不僅賺不到錢,反而會被騙走不少錢。其實,“刷單返現”的詐騙套路并不新奇,只是許多大學新生還未曾接觸過此類兼職陷阱,因此一定要記住,在找兼職時要通過正規途徑,不輕信“回報高、收益快”的虛假承諾,不向陌生人轉賬、匯款。
“老師”“老鄉”未必真
剛剛走入大學校園的新生與老師、同學之間還比較陌生。一些不法分子會利用新生與老師之間、新生之間還不熟識的階段,冒充“老師”“老鄉”或是“同學”,借機騙取或盜取新生財物。還有人會冒充學校內的學生干部或學長、學姐,向新生推銷學習材料、書報雜志、手機卡、生活用品等,用品質低劣的產品或假冒產品騙取新生錢財。
大一新生遇到此類情況時,應先確定對方的身份。對于不認識的陌生人,不要讓其進入宿舍。離開宿舍時,要將自己的貴重物品帶走,并鎖好柜門和房門。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