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校戰略合作5年結碩果
合作平臺共建、重大項目共抓、干部人才共育
我省各地政府與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451份
面向合作高校累計引進人才達8.5萬人,其中碩博士2.6萬人
本報訊(記者 林凌 鐘振宇)一個星期前,國內首個鄉村藝穗節——大巴山花田藝穗節在達州市宣漢縣舉辦,來自國內和南非、英國、韓國等國的數十位專家相聚一堂,就更好推動鄉村振興進行前瞻探討與實踐分享。藝穗節正是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和達州市合作的一個具體項目。
2014年8月,我省和清華大學簽訂省校戰略合作協議,拉開四川省校戰略合作的序幕。5年來,以清華大學為開端,我省相繼與中國人民大學、同濟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北京大學等21所國內外知名高校和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省校合作“朋友圈”不斷擴大。
省人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省校合作乃長遠戰略大計。自合作伊始,我省緊緊圍繞中心,與合作院校積極開展集戰略決策咨詢、科技創新合作、成果轉移轉化、干部人才交流于一體的全方位合作。近年來,我省各地政府與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451份,形成了各具特色、多點開花的校地校院合作新格局。
合作平臺共建。我省積極推行“一院多中心”合作模式,重點在“主干”打造技術產業研究院,輻射帶動“支點”布局分支研發基地和技術轉移轉化中心。目前,全省已建成以清華互聯網研究院、人大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上海交大四川研究院、同濟西部創業谷等為代表的各類產學研合作平臺873個。同時學習借鑒硅谷模式和中關村模式,扎實推進“環高校知識經濟圈”,支持四川大學依托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建設“環川大三帶四區一城”,支持電子科技大學圍繞電子信息產業建設“環電子科大一校一帶”等。此外,在全省建成大學生實習實踐基地近1000個、院士專家工作站300余個。
重大項目共抓。省校合作以來,我省堅持以重點區域、重點園區為重要載體,開展科技創新合作項目。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例,該校與東方鍋爐股份有限公司的項目初現成效。據了解,僅在去年,省校省院科技合作研發已支持立項68項,校地校院已累計開展重大科技及人才項目合作2223項、落地資金逾1200億元。
隨著合作項目穩步實施,多項關鍵核心技術也在加速轉化。目前,我省與清華大學已累計合作研發15項核心技術,四川大學受省內單位委托項目逾7000項、在川轉化合同額約27億元,天津大學諾思(綿陽)微系統基地、北航(瀘州)航空發動機研發試驗生產基地等10余個重大產業基地相繼落地,為產業鏈延展和產業集群形成創造了良好條件。
干部人才共育。5年來,省校合作也為全省干部人才隊伍提供了有力支撐。據統計,近5年來,通過急需緊缺專業選調生招錄、重點引才計劃支持、人才專場活動招聘等重要渠道,我省面向合作高校累計引進人才達8.5萬人,其中碩博士2.6萬人,選調優秀畢業生近5000人。干部人才交流也更加密切,雙方已互派2800余名干部人才交流掛職,促成一批優秀專家型黨政人才留任我省省直部門、高校院所、地方黨政班子和部門。在人才培訓方面,我省一方面堅持“送出去”,將省校合作單位全部納入我省干部教育培訓的重要基地,全省累計舉辦各類培訓班2700余期、調訓人數近20萬人次;另一方面堅持“請進來”,大力邀請省校省院知名專家學者,擔任我省特聘專家,加盟各類智庫和創新平臺,開展學術交流和座談講座,為高質量發展更好匯智聚力。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