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后4小時不洗碗=吃毒? 這樣洗碗的人不用擔心
■采訪專家 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驗科科長 杜雪飛
□紫金山/金陵晚報記者 程曉
此前知乎有個討論很熱鬧的問題:做飯和洗碗你會選哪一個?結果,回答問題的人,99%都選擇前者。不想洗碗怎么辦?很多人選擇泡在水里,等到實在看不下去了或者沒有干凈碗吃飯了再去洗。不夠,最近一則“4小時不洗碗等于吃毒”的傳聞,讓飯后想偷懶的人心生憂慮。事實真有那么夸張嗎?
餐具泡水一夜細菌增長10億倍?
根據文章,這種說法的依據主要有兩點:其一,細菌在進入新環境后,1-4小時為適應期,繁殖較慢,而4小時后則進入快速繁殖期。其二,碗里留有的豐富油脂等為細菌的滋生、繁殖都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與營養。像常見的如變形桿菌、沙氏門菌等易導致腸道疾病的微生物,就很容易在泡碗環境中滋生。
而且文章還提供了生物學分析:4小時后細菌開始以幾何級數快速增殖。如果按照20分鐘繁殖一代來計算的話,1個細菌1小時可分裂成8個,10小時后1個細菌可分裂為10億個以上。因此,文章建議,吃飯用過的碗筷,千萬別泡著,應在細菌還沒有大量繁殖的4個小時以內及時清洗。
中國大部分家庭不存在這樣的憂慮
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驗科科長杜雪飛表示,這種傳聞看著有理有據,但是并不絕對科學。
首先,將有油污的碗泡在水里,的確有利于細菌的滋生繁殖,但是我們也不是直接從水里撈出來就吃下一頓,正常情況下都是要清洗干凈再用。所以,即使泡上一夜,第二天早上用清水沖洗,絕大部分細菌都會被沖洗掉,最多殘余一點點。而且我們現在的碗大部分是陶瓷,沾污力不強,用清水很快就可以清洗干凈。再加上很多人洗碗都會用洗潔精洗滌,也有一定的滅菌功能。
其次,我們中國和歐洲國家在洗碗方式上不太一樣,歐洲人喜歡用洗碗機。洗碗機的運行模式是設定一定的程序后標準化洗碗,會出現將碗泡在水里清洗的情況。而我們中國大部分家庭洗碗都是一個碗一個碗流水沖洗,更加減少細菌殘留機會。
最后,像餐具油污滋生的細菌大部分都是正常菌群,并不是致病菌,不一定會對身體有害。即使是致病菌,也要達到一定數量才會造成中毒感染的危害。而且,對健康有威脅的致病菌,一般存在于食物當中,在餐具、洗碗水中存在較少。
相比泡水里,這些洗碗習慣更重要
雖然類似“將碗泡水里4小時等于吃毒”的傳聞并不完全可信,但專家提醒,盡量還是不要囤積碗,因為如果清洗不徹底的話,還是會“病從口入”,所以建議吃完飯后及時清洗碗筷。
相比將碗泡水里,專家表示,很多人洗碗不正確的“姿勢”,會更加危害我們的健康,所以一定要改變這些錯誤的做法。
首先是洗碗布。很多家庭的洗碗布一用就是好幾個月甚至一兩年都不更換,其實洗碗布很容易囤積細菌,即使用熱水、清潔劑等,細菌也不可能被完全清除。因此建議洗碗布盡量兩周換一次,每次使用后放開水里面煮上10分鐘。
其次是分類清洗。吃完飯將碗碟筷子摞在一起是很多人的習慣,其實這無形中增加了清洗難度。應該將有油的和沒有油的分開清洗,你就會發現工作量減輕了不少。
然后不要忘了清洗碗碟底部。有些人洗碗會將底部遺漏,這樣洗好后疊放碗時,上面的碗底直接接觸下面的碗內,造成細菌殘留。所以洗碗要認真地清洗每一處。
最后,洗完碗后要控干水分?梢詫⑼氲怪狈旁跒r水籃里,等水控干了再疊放,也可以洗完后用干凈的吸水紙擦干凈,徹底杜絕細菌滋生。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