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网站免费观看-黄色片网站观看-黄色片网站大全-黄色片视频网-色偷偷网址-色偷偷网站

您的位置首頁  性愛保健  中醫保健

成都有一家“無聲外賣”餐廳:28名員工有18名聾啞人

  • 來源:互聯網
  • |
  • 2019-08-20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在成都,有這樣一家與眾不同的快餐店。餐廳主營外賣,工作時大多“沉默”著——這家快餐店,28名工作人員有22名殘疾人,其中有18名聾啞人。

  這家名為“饞愛善食”的快餐店位于天府二街,大家卻更愿意稱它為“無聲外賣”,“和健全人比,他們沒有什么不一樣。”老板鄧如斌說。

  上午8點,店里開始忙碌起來,切菜、炒菜;10點半左右,飯菜準備好了,員工按照固定的展位開始配餐、打包。而后,外賣小哥開始載著備好的午餐出發,穿越城市的角落,各自前往目的地,送餐地點也大多都在方圓十公里范圍內。

  對這群特殊的工作人員來說,當他們用勤勞的雙手為自己創造未來時,發現這個世界始終敞開著懷抱,接納著每一份努力和熱情。

  公益理念

  來自“95后”女生

  7月2日,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記者探訪“饞愛善食”時,來自廣安鄰水的李純斌正在面試送餐員的工作。李純斌此前在外地打工,肢體有些不便的他回到四川后,輾轉了解到這里面向殘疾人招聘,便聯系上鄧如斌過來面試。

  “他看起來就很陽光開朗,應聘這份工作沒問題,不過肢體不便的他首先要保障安全。”短暫的交流后,鄧如斌決定讓李純斌先騎電動車,熟悉下路線再決定他的工作崗位。

  “這家店的理念和策劃主要是我女兒設計的。”鄧如斌有些驕傲地說,女兒鄧綺珈生于1999年,如今是美國波士頓巴布森大學商學院大一的學生。從小熱愛公益服務的鄧綺珈在一次社會調研中發現,有些企業情愿給單位里的殘疾人發工資,卻不設置正式崗位,雖然解決了他們的生計,卻無法讓其融入社會。

  “女兒都這么有愛心,我決定支持她。”2017年3月,“饞愛善食”位于四川省減災館里的第一家外賣店開業了。由于餐廳位于紅牌樓街道太平社區,鄧如斌便找到太平社區負責殘疾人事務的工作人員,請他推薦殘疾人員工前來工作。

  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如今的“饞愛善食”在成都有了兩家店鋪,為28位年輕人提供了工作崗位。

  兩顆荔枝

  透視理解與溝通

  與聾啞人共事,溝通的困難是必然存在的。“幫扶聾啞人,愛心大家都有,還有兩樣東西也不能少——包容心和耐心。如果做不到,很容易就放棄了。”這是鄧如斌與員工接觸下來的切身感受。

  “有時候就是理解的問題。”鄧如斌提到,一次配餐,他交代工作人員每個餐盒里應裝上兩顆荔枝,事后檢查時發現,工作人員在該單位的訂餐中一共放入了兩顆荔枝。“文字就這樣發給他了,他也點頭示意明白,卻還是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鄧如斌有些無奈,但外賣店要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就得解決這些問題。于是他開始向手語老師請教,學習一些簡單的手語,解決日常溝通。

  不過,更好的辦法是形成良好的溝通機制。27歲的小伙子范恒來自德陽什邡,外向開朗,“他很聰明,理解能力很強。”遇到什么拿不準的情況,鄧如斌選擇先與范恒溝通,再由范恒轉告其他工作人員,保證信息傳遞的正確性。

  為了盡可能減少意外的發生,外賣店有條規定:如果送餐員在三分鐘內沒能聯系上訂餐人,必須與客服聯系。“讓后方來溝通,既能保證餐盒及時送達,也能解救送餐員的窘境。”也是如此,目前外賣店接觸的主要是團餐,每天固定的送餐路線,以便讓送餐員能夠平安、順利地抵達。

  知人善任

  幫助殘疾人融入社會

  “實際上,聾啞人在所有殘疾人中就業是最困難的。”在鄧如斌看來,聽障群體有著健全的肢體,卻因為生活在無聲的世界中而無法融入社會。為此,他將外面店的招聘定為以聽障人群為主,“我們不僅僅要幫助殘疾人就業,更重要的是收獲與成長,收入要穩定,也能體現他們的價值。”讓聽障群體乃至所有殘疾人真正融入社會,這是創業真正的核心所在。

  在管理上,鄧如斌注重發揮每個人的特長和潛能。開朗的范恒抗壓能力較好,除了送餐員的工作,他也開始嘗試做市場推廣,將訴求寫在紙條上與客戶溝通,拓展資源。一個多月前,他還學會了開車,如今送餐已經從電動車升級到了小汽車,“這也方便了我每天上下班。”范恒在字條上這樣寫道。如今,在外賣店干了一年多,他已經被提拔至主管的崗位,主要分管騎手送餐和培訓。

  除了送餐,鄧如斌也會讓工作人員嘗試獨立采購食材,“讓他們學習跟商家砍價,也真正走進生活。”這些技能或許在離開外賣店以后也能發揮作用。第一個入職“饞愛善食”的外賣員已經離職了,跳槽到其他外賣平臺后,收入漲到了五六千一個月,“我其實是很開心的,他在這里弄清了送餐的程序,現在工資更高生活也更好了。偶爾他也還過來看看大家。”

  至于未來,鄧如斌也做好了打算。希望今年能夠幫扶到100名殘疾人,未來五年解決500名殘疾人的就業問題。

  封面新聞記者秦怡攝影雷遠東

  歡樂夫妻 你彈我唱年40

  在成都寬窄巷子,總能看到這樣一幅畫面:74歲的包國安和66歲的李素瓊當街而歌,丈夫包國安專注地拉著小提琴,妻子李素瓊彈著曼陀鈴凝視著丈夫深情放歌。于他們而言,街頭成了舞臺,來去匆匆的行人放慢的腳步和送出的掌聲,成為這對老夫妻在音樂道路上步履不停的理由。

  這或許是一對夫妻最完美的老年生活了。四十余載婚姻生活中,免不了雞毛蒜皮事,但好在生活有音樂的浸潤,兩人就這樣彈著琴、哼著曲兒地一路走來,把日子過成了詩,愛情也沉淀出一份優雅與從容。

  音樂作媒 生日那天辦婚禮

  如果不說,很難想象包國安已經74歲了。說話時總是笑著,時不時還蹦出幾句時新的表達。和年輕人對話,他總是格外健談,笑稱音樂是保持年輕的秘訣。

  出生于1945年的包國安曾是四川電纜廠的一名工人,妻子李素瓊小他幾歲,曾是他的同事,兩人的甜蜜愛情始于一首《達坂城的姑娘》。彼時,剛進廠的李素瓊在廠里舉辦的聯歡會上登臺表演,贊嘆于她的驚艷亮相,包國安一見鐘情。

  這世界,最好的愛情就是我愛著你的時候,剛好你也愛著我。自幼熱愛音樂的包國安,通過自學拉得一手好小提琴。李素瓊好奇,便開始向包國安請教小提琴技法。相處下來,兩人發現彼此間有著許多共同愛好,于是漸生情愫,兩人的愛情開始萌芽。

  1974年11月22日,琴瑟和鳴的倆人在李素瓊生日的那天走進了婚姻的殿堂,“這意味著,她將是我一生最珍愛的人。”包國安說。

  車間工作難免枯燥無味,生活中也總會生出一地雞毛的煩惱,慶幸的是包國安夫婦有音樂作為出口,舒緩壓力,表達情緒,也傳遞快樂。

  追尋偶像 把家搬到了三道堰

  有音樂作伴,日子竟也過得詩意了起來。退休后,兩人都把提升音樂素養作為目標,李素瓊又鉆研起了薩克斯、長笛等樂器。

  為了實現李素瓊的音樂夢,包國安還做了一件浪漫的事。老伴崇拜世界級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為了讓她離偶像更近一點,他們賣了成都市中心的房子,搬到了廖昌永的家鄉三道堰。

  為了將自己的快樂傳遞給更多的人,從2010年起,老兩口每周都會從三道堰前往寬窄巷子,盡情放歌唱上兩天。你彈琴來我唱歌,兩人的默契合作也隨之成了寬窄巷子的一道風景線。

  “音樂是用靈魂感動靈魂的藝術,我們就想通過音樂把快樂和幸福傳遞給更多的人。”在寬窄巷子,老兩口也有不期而遇的感動。一次表演中,游客里有個女孩悄然落淚,一問才知道在愛情中受了挫折,“她說看著我們這樣很感動,于是決定和男朋友好好交流解決問題。”這個從老兩口音樂中找到共鳴的女孩,后來專程來到了寬窄巷子向他們致謝,“可以療傷,可以傳遞正能量,這讓我們覺得自己做的事很有意義。”包國安說。

  登上大舞臺 夫妻倆要一直唱下去

  在寬窄巷子的彈唱很快便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他們的故事被網友拍下分享到網絡,并稱其為“最有范兒的成都老夫妻”。一通電話,讓他們走到了更大的舞臺:2011年,浙江衛視《中國夢想秀》向他們發起了邀請,李素瓊也終于“追星成功”。把廖昌永視為偶像的她,有機會和他同臺演唱。

  登臺表演后,夫妻倆一夜之間成了“網紅”,有不少來成都的游客都專程到寬窄巷子尋覓他們的蹤跡。日子過得充實而甜蜜,再后來的包國安夫婦時常會收到各地演出的邀請,只要時間抽得出來,兩人都會積極參與。他們還和幾個朋友組成了一個老年樂隊,自發參加各種義演。汶川地震后,夫妻二人就曾去綿陽慰問演出,“當時就想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想用歌聲去安慰那些受災人的心靈。”

  平時,社區各種活動,也經常能看到夫婦倆的身影。今年3月,包國安夫婦受聘為郫都區融媒體中心的宣傳顧問,他們也在思考著如何更好地用歌聲傳遞幸福。“有句話說得好,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我想和她一直唱下去,把我們的幸福和快樂傳遞給更多的人。”包國安說。

  封面新聞記者秦怡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友薦云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