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結腫大有痛感 多是炎癥不是瘤
9月15日是世界淋巴瘤日,中國抗癌協會康復會、北京愛譜癌癥患者關愛基金會等機構共同主辦了“因美而生”世界淋巴瘤日宣教活動。他們以真實患者故事為原型,打造了我國首個淋巴瘤主題交互式舞臺劇。舞臺劇由淋巴瘤患者、專業醫生共同創作并演出,將淋巴瘤疾病的信息通過藝術的方式傳達給大眾。
淋巴瘤中青年患者多
淋巴瘤是最常見的血液癌癥,源于淋巴造血系統的癌細胞可隨淋巴和血液擴散到身體任何部位。無論是《滾蛋吧,腫瘤君》的漫畫作者熊頓,還是央視主持人羅京,他們發病時年齡并不大。
北大腫瘤醫院大內科主任、淋巴瘤科主任朱軍教授說在“舞臺劇”中告訴大家,淋巴瘤任何年齡都會發病,而在中青年人群中發病率高;又因為淋巴瘤有很多種類型,所以它也沒有固定的發病人群。淋巴瘤主要分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約占所有淋巴瘤的91% ,其中占比最多的是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
淋巴瘤早期主要表現為淋巴結腫大,癥狀與發生的身體部位有關,如頸部、鎖骨或腋下淋巴結的無痛性腫大,可以看見或摸到;發生胸腔淋巴結腫大,則表現為胸悶、氣促或咳嗽;發生腹腔淋巴結腫大可表現為腹痛或腹脹,也有的患者表現為長期發熱、多汗或消瘦。
淋巴瘤是治愈率最高的腫瘤之一
羅京和熊頓先后被淋巴瘤奪去生命,因此一些人會覺得淋巴瘤可怕。朱軍教授說對癌癥大家其實不必過于恐慌,尤其淋巴瘤是目前治愈率最高的腫瘤之一,世界衛生組織也定義淋巴瘤是可以治愈的疾病。如今新的藥物越來越多,其中針對常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大B細胞淋巴瘤,采用分子靶向藥利妥昔單抗聯合化療,臨床治愈率最高可達70%;霍奇金淋巴瘤的治愈率也能夠達到70%至80%。與同期的肝癌、肺癌等相比,惡性淋巴瘤的5年生存率要高很多。也就是說,患者是可以通過治療治愈淋巴瘤的。
淋巴結腫大不一定就是淋巴瘤
在血液科門診,時不時會有患者問醫生“淋巴結變大了,還很疼。是不是腫瘤呀?”
對此,專家說淋巴瘤有一個最重要的定義叫無痛性進行性淋巴結腫大,如果不疼的話,其為腫瘤的可能性相對會大。而平常很多人淋巴結腫大或是淋巴結稍微長大了一點兒,感覺到疼的患者,是炎癥的可能性更大。
醫生建議最簡單經濟,且對人也沒有傷害的檢查,就是做個全身淋巴結彩超,這樣基本身上大多數的淋巴結都能看到。還可以做腹腔淋巴結B超,看看淋巴結大不大就可以了。
目前人們尚未完全發現淋巴瘤的明確病因。那如何預防淋巴瘤?其實像預防其他腫瘤一樣,應養成良好的工作、生活習慣,最主要的就是別太勞累,要有規律地生活,因為勞累最容易讓人的免疫系統受到抑制,而免疫系統一旦受了抑制,可能腫瘤細胞就會乘虛“長起來”。路瑤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