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看著瘦的人 可能是“隱性胖子”
減肥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除了那些看上去胖得十分明顯的肥胖人士外,還有一些看似身材保持不錯的“隱性胖子”,他們沒有雙下巴、大肚腩、大粗腿的煩惱,自我感覺沒有什么明顯的健康問題,但已經屬于隱性肥胖。隱性肥胖有什么危害?在飲食方面需要注意哪些問題?為此,記者采訪了鄭州市中醫院營養科營養師朱紹英。
隱性肥胖會增加患慢性疾病風險
朱紹英介紹,隱性肥胖是肥胖的一種,就是看上去很瘦,體重也在正常范圍之內,但是脂肪含量特別高,即人體成分分析顯示體脂率高、內臟脂肪超標。而內臟脂肪主要指圍繞人臟器的脂肪,它主要存在于腹腔內,如肝、胰、胃、腸道等器官的周圍和內部。
有些人不在意,認為減肥只要看上去瘦就好,為什么還要看身體的內臟脂肪?
朱紹英說,內臟脂肪囤積越多,對代謝、循環系統帶來的負面影響越大,會增加各類代謝綜合征(如Ⅱ型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等慢性病的風險,還會增加癌癥(如乳腺癌)風險,進而影響健康和壽命。
如果你屬于久坐、不愛運動、飲食中高脂肪和高糖食物比例高、嗜好零食或經常大量飲用啤酒,靠各種低熱量饑餓方法減肥的人群,那就要小心被隱性肥胖“盯”上了。
內臟脂肪是否超標通過儀器精準測量
朱紹英說,判斷是否肥胖,不僅要看體重,還要看身高等因素,其實也可通過測量腰圍來判斷是否屬于肥胖。
當男性腰圍>90厘米、女性腰圍>85厘米時,即可認為屬于肥胖。
正確的腰圍測量方法是自然站立,兩腳分開30-40厘米,用一根沒有彈性、最小刻度為一毫米的皮尺,放在被測髖骨上緣與肋骨下緣連線的中點(通常是腰部最窄部位)。沿水平方向圍繞腹部一周。測量時,皮尺要緊緊地貼在皮膚上,但不能緊壓著皮膚,在正常呼氣末尾測量腰圍的長度,連續測量兩次,取平均數,精確至毫米。
更精確的方法是用人體成分分析儀測量和腹部脂肪成像進行檢測,它們可以精確地測量出人體的脂肪分布及內臟脂肪面積。通常,當內臟脂肪面積大于80平方厘米即為內臟脂肪面積超標,患肥胖相關疾病的風險顯著增高。
需嚴格控制高脂肪、高熱量食物攝入
這些隱性肥胖者如何變成真正的瘦子?朱紹英介紹,飲食和運動干預,是控制體重的基礎,通過合理膳食控制總能量攝入是減脂的基石。很多人認為胖是由于吃的飯太多,一定要先減少飯量,其實隱性肥胖人群真正需要的是嚴格控制高脂肪、高熱量食物的攝入,而不是單純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
此外,還要配以科學運動,增加能量消耗是減脂最科學、最綠色的方法,隱性肥胖者除了通過一定的有氧運動,使其消耗身體多余的脂肪,促進新陳代謝,還需要進行一定量的抗阻運動,來提高瘦體重,以達到減肥目的。 據大河健康報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