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網四通八達服務便捷高效 流動的中國很繁忙
交通是基礎性、服務性、引領性、戰略性產業,是興國之要、強國之基。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加速成網,運輸服務能力連上臺階,為百姓生活帶來巨大便利,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先行作用。
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日趨完善
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鐵路總里程僅2.2萬公里,沒有一條高速公路,只有12條民航航線……伴隨著改革開放帶來的放開市場、建立社會化融資機制等舉措的落地,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加快。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進入新階段,多種運輸方式齊頭并進。
“30年前,我們還在為出門難求一張坐票而苦惱;而今天我們去距離1000公里以外的城市開會、辦事后可以當日返回,并可選擇不同的交通方式。”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健龍感慨。到2018年末,鐵路路網縱橫延伸,全國鐵路營業總里程達13.2萬公里,較1949年增長5.0倍, 高鐵營業總里程居世界第一;公路路網四通八達,全國公路總里程達485萬公里,是1949年的60.0倍;民航面貌煥然一新,定期航班航線總條數達4945條,是1950年的412.1倍。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傅志寰看來,建設交通強國,要建設交通大通道,構建經濟走廊,打造發展的脊梁;要依托高速、便捷、網絡化的現代交通,縮短時空距離,促進區域一體化;激活交通乘數效應,使高鐵經濟、港口經濟、空港經濟茁壯成長。
70年來,我國交通運輸經歷了從“瓶頸制約”到“初步緩解”,再到“基本適應”的發展歷程。目前,由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等多種運輸方式組成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基本形成,“五縱五橫”綜合運輸大通道基本貫通,交通運輸服務保障能力顯著提升,國民經濟主動脈作用日益顯現。
運輸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2018年,全國主要運輸方式完成貨運量515億噸,貨物周轉量204686億噸公里,是1949年的275.3倍和793.8倍,年均分別增長8.5%和10.2%。如今的中國,已是全球貨運量最大、運輸最繁忙的國家。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