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方子補腎的作用非同小可可惜很多人并不知道!
腎虛似乎是一個人們茶余飯后都可能會關心的一個話題,但又是一個令人焦頭爛額的話題。腎虛其實并不打緊,誰還沒個腰酸背痛呢?然而,腎虛的內涵和外延就更具有戲劇色彩,雖然,人們對此不必使出洪荒之力,但人們卻時不時的會把心里的那點小九九使出來。
在補腎的一眾方子里,有很多明星方劑,比如大名鼎鼎的六味地黃丸,還有如雷貫耳的金匱腎氣丸,這些都是在補腎領域獨具特色、且經久不衰的方子,可以說在補腎領域擁有一定的話語權,但是,補腎的方子仍舊是暗藏,比如有一個“滄海遺珠”的補腎方子,雖被人們遺忘,但如今也要“重現江湖”了。
那么,這個方子究竟如何呢?不妨讓我們一起來揭開它的神秘面紗。這個方子名喚菟絲子丸,出自宋代太醫局編撰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具有補腎壯陽的作用。
菟絲子丸的藥物組成比較多,達24味之多。主要由酒浸菟絲子、酥炙鹿茸、澤瀉、石龍芮、肉桂、炮附子各30克,石斛、熟地黃、茯苓、酒浸牛膝、續斷、山茱萸、酒浸肉蓯蓉、防風、炒杜仲、酒炒補骨脂、蓽澄茄、沉香、巴戟天、炒茴香各1克,五味子、酒炒桑螵蛸、川芎、覆盆子各15克等藥組成。
菟絲子丸具體用法是,將的這些藥研為細末,以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空腹時用溫酒或鹽湯送下;如果兼有腳膝無力的話,可用木瓜湯下。
菟絲子丸的主要功效是什么呢?從藥物組成上看,具有溫補腎陽、強壯腰膝、固攝下元等作用,主要用于腎氣虛損、元陽不足、精溺二竅失固所導致的疾病。
菟絲子丸的藥物搭配也是比較有講究的,菟絲子、鹿茸、肉桂、附子、肉蓯蓉、巴戟天、茴香、補骨脂等藥為君,具有溫補腎陽的作用。其中,菟絲子、鹿茸兼溫補腎陽,兼以生津;沉香暖腰膝;蓽澄茄壯陽道。
在中醫的理論體系里,常常會認為互為根本,所以在補陽的同時常配以補陰之品,方為上策。而方中的熟地黃滋陰養血、生精補髓,是治療精血兩虧的良藥;石斛養腎氣;石龍芮補陰氣不足,與熟地黃、石斛相合,可以制約溫陽藥物的辛燥之性。
方中的杜仲、續斷、牛膝具有壯筋骨、強腰膝、補肝腎的作用,肝充則筋健,腎充則骨強;防風通痹起廢;川芎和血行氣;五味子、覆盆子、桑螵蛸、山萸肉固精縮尿,可以治療下元不固、遺精尿頻等癥;腎虧往往會導致脾常不足,所以用茯苓健脾滲濕;而這個方子里所用的澤瀉,主要是取其“起陰氣,止泄精之意”。
那么,菟絲子丸在臨床中如何應用呢?適合哪些人群呢?首先,如果是因房勞傷腎、腎精虧損所致的陽痿,可以使用菟絲子丸。臨床上常以房事不舉、面色不華、疲倦、頭暈耳鳴、舌淡苔白、脈沉細等為典型癥狀。
其次,菟絲子丸可以用于因兩虛、氣血不足、精關不固、身體虛弱所導致的遺精。臨床上常以頭暈耳鳴、夢遺滑精、腰膝酸痛、面白少華、萎靡、舌淡、苔白、脈沉細而弱等癥為基本特征。
再次,菟絲子丸可以治療因房事過頻、腎陽不足、精氣虧乏所導致的腰痛。臨床上常以腰腿酸軟、冷痛、萎靡、面色黧黑、食欲不振、少腹拘急、手足不溫、舌淡、脈細弱等癥為基本特征。
最后,菟絲子丸還可以治療因性生活過頻、五勞七傷、氣血俱虛所導致的眩暈。臨床上常以頭暈耳鳴、心悸失眠、面色蒼白、自汗盜汗、食少乏力,以及婦女月經不調、舌質淡、苔少、脈細等癥為基本特征。
菟絲子丸的藥物組成眾多,以及它的特殊功能,在臨床使用時,也有一些注意事項。比如,菟絲子丸是為治療氣血俱虛所致的陽痿、遺精、腰痛、眩暈等癥所設,如果是實邪證者,或者是腎陰不足、虛陽獨亢者,不宜使用。另外在服藥期間,不要吃寒涼滋膩之品,以免影響脾胃運化之功能。還有一點,那就是在服藥期間,要慎房事。
- 標簽:男補腎壯陽的最佳藥方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