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你“臍療”小秘方治療失眠補腎有功效
曾經有節目做過實驗,邀請一位嘉賓貢獻出肚臍,把大蒜搗成泥敷在肚臍里,用艾草條艾烤,十分鐘以后,嘴巴里面就出現了明顯的蒜味,結論很明顯:肚臍能吸收藥物。
這也是中醫的一個神奇的療法,名字叫做臍療,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了,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肚臍填藥、敷藥、涂藥及角灸臍法。
為什么肚臍也能吃藥治病,而且不傷肝?因為肚臍是361個中唯一看得見、摸得著的,它與的廣泛聯系,是其他任何無法比擬的,運用得當具有溫通陽氣、健脾和胃、強壯、養生延年等諸多功效。
現代研究表明,及都與神經末梢、神經束、神經節有著密切關系。這也就是臍療能促進人體神經、體液調節,從而改善組織器官功能的道理所在。臍療可使藥物通過四通八達的,作用于上下內外,從而產生治療作用。
貼敷肚臍的藥物多為辛香藥物,可以迅速滲透,到達組織及微循環,獲得調和、治療疾病的目的。
最重要的是,臍療在防病治病方面,簡單有效,成本低廉,可以自己動作操作,非常實用。
孫思邈、李時珍都記載了大量的臍療方。目前臍療的方法多根據經典醫書《針灸甲乙經》而來,包括拔罐、藥物貼臍、滴臍、敷臍、溫臍等法,但針刺,以免發生感染。
用冷水煮雞蛋,煮到開鍋的時候,把雞蛋拿出來,這時候雞蛋是七分熟的。把雞蛋從中間一分兩半(注意不要去掉外殼),放涼、到適合的溫度,用其中一半捂在肚臍上。
因為帶著外殼,再用手捂著點,所以它保存熱量的時間比較長。雞蛋是補腎的良藥,放在肚臍上,可以補腎、健脾。
用中藥貼肚臍,還可以消除腹脹。腹脹產生,往往是由于消化不良,吃完飯以后因為不能快速運輸到腸道,人就覺得胃脹難以。
那我們怎么治療呢?就要健脾行氣、幫助消化。可以選擇萊菔子這味中藥。把萊菔子先研成粉末,越細越好,然后用黃酒來調一下,黃酒溫通,行血、行氣的作用會很好,再加上萊菔子就可以健胃消食。貼在肚臍上四到八個小時,貼上去之后你很快就會感覺到肚子咕嚕咕嚕響,等胃里面食物消化了,它就不響了,肚子也就舒服了。
用肉桂、黃連磨成粉末,用醋調一調,肉桂可以起到補腎的作用,而黃連能清火,醋能斂陰,這樣治療能達到人體平衡,那么睡眠自然就得到改善了。
大家注意調制的時候不要太稀了,太稀貼到肚臍會流跑了,當然也不能太稠了,太稠了影響它的吸收,適當就可以。制成膏狀貼在肚臍上,可以用膠布固定,用傷濕止痛膏效果更好。晚上睡覺之前貼好,第二天早上揭下來就可以了。
如果是寒濕型的腹瀉則可以用這個方子,大蔥100g,食鹽若干,一起炒熱后用布包裹,熱敷于腹、背和腰部;將大蒜適量搗成泥狀,貼在兩足心及臍部。
用拇指的指腹按壓肚臍的中央,指腹的前方按在肚臍的邊緣,沿著順時針的方向先揉五十下。之后再用食指的指腹按在肚臍眼中央,反過來再按揉五十下,這樣臍的中央我們按揉到了,臍的四周每個點我們也都按揉到了,五臟功能正常了,人的精氣血就充足了,病就不容易得,壽命就會延長。
小編提醒,“臍療”方法雖好,但一些療法需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而且僅用于緩解癥狀,出現疾病一定要看醫生。
醫藥學家推崇的補腎果,民間有“八月的梨棗,九月的山楂,十月的板栗笑哈哈”的說法,時下又到了栗子上市的季節。
生姜紅棗茶:將生姜洗凈,切片;紅棗洗凈,去核;將生姜、紅棗放入杯中,沖入開水,蓋上鍋蓋燜10分鐘,放涼后就可以飲用了。支招:多吃栗子 雖然很多肉類有進補的功效,但從健康的角度講,素食要比肉食更有利于健康。
新聞熱線:法務部郵箱:中央人民節目覆蓋情況反映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