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酒莊、白酒小鎮遍地飄香 四川能否釀出“醉美”酒旅產業?
“大家請看,螺旋式走廊連接著一塊塊石磚壘砌而成的墻面,設計模擬的就是酒分子在陶壇中的運動效果。”5月20日,瀘州市古藺縣二郎鎮,郎酒莊園解說員向到訪人員形象地介紹金樽堡的設計理念。
郎酒莊園,是郎酒集團于2017年開建、規劃占地10平方公里,集旅游、酒體品調、產品定制、老酒儲存功能為一體的白酒特色莊園,是郎酒推行“白酒+旅游”發展模式的重磅舉措。除了郎酒集團以外,五糧液、瀘州老窖、舍得酒業、川酒集團、沈酒、玉蟬等省內知名酒企也在探索酒旅融合的發展道路,白酒酒莊、白酒特色小鎮在四川遍地飄香。
白酒旅游通常被視為工業旅游的范疇,而我國工業旅游起步才10多年。2004年,我國公布第一批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共103家),其中,瀘州老窖集團等17家酒廠名列其中。在2006年公布的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中,宜賓五糧液工業園區入榜。四川日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多數白酒旅游地接待群體仍以客商、媒體人士等為主,白酒與旅游兩大產業的融合還不夠深入,發展旅游僅作為展示、推廣品牌的手段,其社會經濟效益并未得到凸顯。那么,在四川追夢文旅強省的歷史機遇期,該如何走好“白酒+旅游”的新路?
白酒工業游興起 能否成為酒企新的利潤增長點?
“伴隨市場復蘇,酒企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想單純依靠白酒銷售實現利潤大幅增長,我認為難度越來越大。”5月16日,玉蟬酒業生產廠長楊小平正在檢查一車間390余口窖池的發酵情況。他表示,公司近期計劃投資近3億元打造玉蟬酒莊,整體建筑仿照寬窄巷子規劃設計,以清末民初風格為主,力求開辟新的產業領域。
自2012年進入深度調整以來,白酒行業出現產能過剩,不少酒企遭遇擠壓式增長瓶頸,產品競爭加劇、銷售渠道不暢,庫存量高。而“白酒+旅游”的發展模式,以生產廠區觀光、酒文化展覽、釀酒流程展示、酒文化遺跡探源、購物區消費體驗為賣點,有利于樹立品牌形象,提升產品的美譽度,逐漸成為酒企新的發展重點。
5月的沱牌大道,涼風習習,楊柳依依。巧奪天工的312高地蓄水池、萬噸級儲酒金屬罐群、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清泰安作坊遺址……5月18日,記者來到中國第一座釀酒工業生態園——占地650萬平方米的舍得釀酒生態園,在60余種、165萬余株樹木的掩映下,園區綠化率達98.5%;產區地標性建筑——建于2018年3月的舍得藝術中心內,現代藝術作品琳瑯滿目,傳遞著“舍得”文化和“舍得”智慧。
在國外,酒類工業旅游非常流行,如法國的波爾多葡萄酒莊、英國的蘇格蘭威士忌產區等。在國內,盡管名酒企業不少,但知名酒莊酒廠卻鳳毛麟角,白酒工業旅游還處于起步階段。在四川古藺仙潭酒廠內,一片桃花林中矗立著數百只陶壇,該廠廠長黃治國表示,這里可以儲酒3.6萬噸,將來會打造為參觀景點。但同時,他也強調:“我們發展旅游體驗項目,主要是想增加客戶的體驗感,從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但暫時不會把工業旅游視為主業。”
無獨有偶,我省另一家大型知名白酒企業相關負責人也告訴記者,“目前,我們的酒文化展覽館、綠色生態園區等景點的接待任務已經飽和,如要接待日常游客,還得聘請專門負責接待、交通和講解等工作的員工,費用支出并不少,所以說,發展白酒工業游還談不上增收。”據了解,該企業除釀酒生產車間、辦公樓外,廠區內其余景觀都對外開放,但平時主要接待政務、商務考察團,普通游客只能自行參觀。
對此,四川旅游學院旅游規劃師楊玫認為:“一些白酒企業發展工業旅游,目標定位多傾向于政商的參觀交流,不是很注重普通游客帶來的經濟價值,發展觀念有待調整”。
中式酒莊+特色小鎮 四川能否探索出酒旅發展新模式?
如何加快酒旅融合發展?這是四川白酒近年來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此前,宜賓、成都等四川白酒主產區紛紛提出要規劃建設特色小鎮,打造白酒酒莊,開發白酒旅游商品,形成一批“白酒+旅游”精品線路,進一步推動酒旅融合。2017年5月,《瀘州市“十三五”酒業發展規劃》出臺,明確提出要建設一流白酒園區、中國酒鎮·酒莊,著力打造以黃艤鎮、二郎鎮等為代表的白酒特色小鎮,高質量推進白酒產業發展。
2016年11月22日,中國酒鎮·酒莊通過省級專家組驗收,成功創建為省級旅游度假區。該度假區位于瀘州市納溪區大渡口鎮,地處中國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分別由國家4A級旅游景區花田酒地、中國白酒001號酒莊——國家3A級旅游景區龍洄莊酒、中國白酒文化展示中心、中國白酒酒莊群落等部分組成,是一個集文化體驗、休閑度假、康養運動于一體的詩酒文化旅游度假區,游客連年遞增。
今年1月至4月中旬,以酒文化為主題的清溪谷·花田酒地,景區門票收入315萬余元,累計接待游客約23萬人,帶動當地經濟流量5000余萬元。此外,多家酒企也在發展白酒工業游。
“隆—隆—隆”,一系列富有節奏的轟鳴聲,從川酒集團醬酒有限公司永樂基地廠房內傳出。走進去才發現,一塊塊長30cm、寬20cm、高5cm的金黃色酒曲,在半自動化生產流水線上,正被運往發酵室貯存。“我們正按照醫藥級標準,構建酒業園區生產、生活環境,計劃將永樂基地打造成融工業、旅游、體驗為一體的現代化產業園區。”該公司董事長蔣德偉告訴記者。
“沈子國酒莊預計今年9月將完成驗收,屆時將正式面向公眾開放。”沈酒集團副總經理鐘少巖面對正在完善中的酒莊說。2018年,沈酒確立了酒莊發展道路,現有兩大酒莊:建在瀘州市江陽區鄰玉鎮的沈子國酒莊,按照清末民初沈酒莊和同發生槽坊原貌重建,也是釀酒大師賴高淮文化博物館所在地,其天然地下藏酒洞常年恒溫恒濕,可藏千噸老酒;另一個則是位于敘永縣向林鎮的中國沈酒莊,緊鄰有“小峨眉”之稱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畫稿溪,兩處酒莊都將創建國家旅游4A級風景區。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四川已建成的白酒酒莊、特色小鎮等項目眾多,旅游附加值不斷提升,但多是企業自主籌建,前期投入資金大,后期客源不穩定或將帶來運營風險。對此,旅游業人士建議,酒企最好與大型專業旅行社合作,與當地其他旅游資源聯動,聯合開發酒旅精品線路,擴大客源市場,形成長期穩定利潤增長點。
□本報記者 鄭茂瑜 陽菲菲文/圖
◎記者觀察
內容單調、價值不高、聯動不強
白酒工業游凸顯酒旅融合三大問題
□鄭茂瑜 姜必剛
記者在采訪中明顯感受到,在主業銷售良好的白酒企業看來,發展工業旅游可能帶來的利潤增長十分有限,而且費時費力,如果后期客源不穩定,還將帶來運營風險;而普通酒企由于財力有限,即便想發展工業旅游也顯得力不從心。四川要釀出“醉美”酒旅產業,總體來看還存在三大問題。
內容單調,主要以參觀“博物館+車間”為主,缺乏趣味性、互動性。記者走訪多家酒企發現,很多酒廠都建有酒文化展覽館,主要通過導游解說進行“一對多”的單向信息傳播,游客只能被動接收信息;展示內容多以釀酒歷史為主,同質化嚴重,自身特色凸顯不足,對游客的吸引力不夠;車間游覽也是以講解釀造工藝為主,且不說容易造成核心技術泄露,而且專業術語過多、環境嘈雜等,也會影響游客體驗。
價值不高,“觀光+購買”是通行模式,缺乏深度開發及創新意識。酒企通常把工業旅游視為副業,其創造的價值與白酒主業相比顯得微乎其微。以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購、娛”來衡量,多數酒企并不重視旅游產品的打造,比如門票、紀念品、餐飲、娛樂設施、住宿等產業鏈。白酒工業旅游本質上仍是旅游,應推出高附加值配套服務,使其成為穩定、可持續的利潤增長點。
聯動不強,各自為政,缺乏聯合開發以及區域協調機制。四川名酒企業眾多,但發展工業旅游多以單個企業為主體,與當地其他旅游資源未形成聯動開發,缺乏穩定的客戶流量;同時由于很多酒廠地處偏遠,知名度和影響力不足,也難以吸引普通游客。
由此可見,如何真正實現與旅游深度結合、打造白酒新利潤點,是白酒行業面臨的重要課題,而正在探索路上的四川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原標題:白酒酒莊、白酒小鎮遍地飄香——四川能否釀出“醉美”酒旅產業?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