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95歲勵志婆婆:做“老虎枕”扛起女兒一家生計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周洪攀 姚茂強
95歲老人做布老虎 高溫天,網上接了39個訂單
8月16日中午,滿頭銀絲的王福秀老人坐在孫子左思文的堂屋前,為布老虎肚子里仔細地填充艾葉,再用針線把布老虎屁股縫上,隨后又裝上一個翹翹的尾巴。在堂屋的地上,擺放著不少已做好的布老虎。“奶奶年齡大了,我們讓她好好休養,但她一直不愿意停下來。”40多歲的左思文是王福秀的大孫子,如今他也當上了爺爺。左思文說,奶奶以前做布老虎,從買布料到扯艾葉、摘野菊花,以及后面的縫制都是自己親手完成。現在年齡大了,扯艾葉這些體力活沒法做,他們這些孫輩就到田頭去做這些體力活。
“我們讓她安享晚年,但奶奶就是不聽。”左思文說,每隔半個月,奶奶就要將做好的布老虎拿到綿陽城里去賣。“她腿腳不靈便,我們就將她所做的布老虎送到城里的出租屋,再讓表弟牽著她到市中心去擺攤。”
近一個月來,由于天氣炎熱,王福秀婆婆無法承受高溫天氣帶來的不適,所做的布老虎只能堆放在家里。一個星期前,綿陽一個愛心團隊得知這一情況后,專門為其開設了一個網店幫忙賣布老虎。“這幾天接了39個訂單,她又開始忙活了。”左思文說。
中午吃飯時,王婆婆的大孫媳婦梁翠華給老人做了綠豆稀飯。坐在飯桌邊,王婆婆逗弄著抱在孫子手里的玄孫。梁翠華說:“奶奶是甲子(1924)年生的,今年都95歲了,但她停不下來,因為一直放不下小姑和她的外孫。”
做起老虎養起家 “我一直放心不下幺女一家”
梁翠華口中的小姑,是王福秀婆婆的三女兒。
在與王福秀老人閑聊中,老人道出了自己的擔憂:“我一直放心不下幺女一家”。
王婆婆說,她有一兒三女,三女兒在7歲的時候被馬蜂群蜇傷,腦部受損,智力一直停留在孩童水平。
“三女兒生下來就身子弱,后來又讓馬蜂給蜇了。好不容易將三女兒養大,并讓她成了家。結果三女兒在生產時,孩子只有一斤八兩重。”王婆婆告訴記者:“我當時就怕孩子養不活,經過多方治療,孩子雖然保住了,但成了腦癱兒。”
王婆婆心里一直覺得,是自己當年沒有把女兒照顧好,“那是我的心頭肉啊。”在外孫救活后,她就從兒子家里搬到了三女兒家,并擔負起了幫女兒養家的重任。
剛搬進三女兒家時,王婆婆已快70歲,“那會已做不動農活了,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幫女兒。”王婆婆說,她后來到一個親戚家里看到一個布老虎,便有了做布老虎掙錢的想法。
老人將親戚家的布老虎拿回家,拆開后再照著做。王婆婆靠著以前學到的縫紉技能,一遍一遍進行練習,做出了一種小老虎枕。用虎皮顏色的布做外皮,下面用紅布封底。細心的王婆婆還用黑色的線挑出了胡子和老虎頭上的“王”字,取的是“老虎進家,人人都夸”的寓意。枕頭里面用艾草、白芷、金銀花等中草藥材填充,散發出天然的香味。
每隔一段時間,王婆婆就帶著做好的布老虎,帶著腦癱的外孫到城里擺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時,王福秀三女兒家土墻房子倒塌,老人拿出自己所攢的錢、再加上借的一部分,為三女兒修起了二層樓的新房。據鯉魚村的王姓老書記介紹,前幾年區人社局工作人員下來調研,相關部門想幫扶他們把家中的債務解決了,結果一了解才知道,他們已自己還完了四五萬元的債。
“以前眼睛好使的時候,一天能做兩三個;現在眼睛不行了,一天最多只能做一個多一點。”王婆婆說,自己歲數大了,希望幺女一家能過得好點。
讓外孫學一門手藝 “希望能看到他娶上媳婦”
“外孫已27歲了,到現在也沒有成家。”王婆婆說,她的年齡大了,總有走的一天,但心里一直放不下三女兒一家,特別是腦癱的外孫。
由于外孫智力受損,很難在外面謀個職業,王婆婆就教他做布老虎這個手工活,希望他能學個養家糊口的技能。“剛開始學做虎枕,他做出來的小老虎就和一只貓一樣大小,后來慢慢地邊做邊學漸漸就好些了,現在我眼睛沒有以前那么好使了,這兩年里很多都是他做的。”王婆婆說。
王婆婆不但教會外孫做布老虎,還帶他到城里去賣布老虎。“他能照顧一下我,還可以學到如何進行買賣。”王婆婆說,近幾年,她給三女兒一家買了小三輪、旋耕機,女兒一家又種了十幾畝土地。“外孫的年齡也不小了,希望我能看到他娶上媳婦。”王婆婆說,這是她一直想完成的一個心愿。
她的愛,與憂愁
◆95歲高齡的王福秀婆婆,20多年來用一手漂亮的手工活,養活了女兒一家,還幫女兒家修起了房子,還清了債務。
◆如今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掙錢讓腦癱的外孫娶上媳婦。“人總有走的那一天,你看我外孫這一家人腦殼都不靈光,以后的日子怎么過哦!”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