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星球”開工 打造世界級IP
“熊貓星球”將打造大熊貓野外生存環境,改變傳統的參觀游覽方式,圖為項目效果圖
昨日,“熊貓星球”及熊貓基地改擴建項目舉行開工儀式,我市正在規劃打造的“熊貓之都”項目正式啟動。“熊貓星球”片區位于成都市東北部,地跨成華區、新都區和金牛區,四至范圍為:北側繞城高速(四環路)、東側成金青快速路、西側川陜路、南側三環路,約35平方公里。“熊貓星球”建成后,預計至2035年游客人次可達1650萬,并成為集科研保護、科普教育、文化創意為一體的生態型國際旅游勝地。
建生態型國際旅游勝地
呈現生命共同體典范
此次開工建設的“熊貓星球”具體將如何打造?有何亮點?
成都興城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熊貓星球”延續世界熊貓之都的理念,通過構建“1+N+X”的區域空間結構,以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改擴建項目為核心吸引物,建設熊貓小鎮、逍遙園、夢花園等N個文化旅游消費場景,同步打造X個區域基礎配套設施,創造“熊貓星球”這一世界級IP,呈現人與動物、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命共同體典范”。
記者了解到,作為“熊貓星球”的“吸睛”項目,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改擴建后規模將達3570畝,總體定位為世界級大熊貓保護示范地,人與動物美好時光共享地。園區規劃可容納180只大熊貓及其伴生動物(小熊貓和金絲猴),以自然的動物、自由的游客和自在的科研人員作為主要目標。“熊貓星球”建成后預計至2035年游客人次達1650萬,并成為集科研保護、科普教育、文化創意為一體的生態型國際旅游勝地。
壕溝式參觀變沉浸式
游客將更隱蔽地游覽
熊貓基地改擴建項目分為六大主題片區,分別為“冒險溪谷”“探索密林”“無限山丘”“英雄農場”“寶藏湖泊”“科學珍探”。據成都天府綠道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胡佳介紹,建設內容主要分為三大板塊,在動物館舍方面,將建設大熊貓、小熊貓、金絲猴的獸舍。游客服務方面,將為游客創造更多商業服務和服務設施網點,讓游客從“單調的動物展覽活動”變為“多元有趣的自由游覽活動”。在科研人員方面,將增設科研管理設施,建立智能化綜合管理體系。
此外,在景觀的設計上,將模仿大熊貓在野外的生境狀態,從景觀上打造符合大熊貓在野外的生存環境。“這將對游客傳統的參觀游覽方式進行顛覆性改變。”胡佳分析,傳統的參觀模式是建壕溝、修電網的方式,人和動物是天然的隔離狀態。該項目的理念,則是將人和動物的身份進行互換,讓人可以在更隱蔽的地方進行參觀,讓大熊貓能夠在更自在的自然狀態下活動。“比如說,人可以結合地形下到地道中去,然后通過開天窗的方式參觀大熊貓。大熊貓成了主人,它們將感受不到人的存在。”
在交通方面,將為游客設置3個出入口。一是位于熊貓大道上,主要服務于自駕車或者團隊大巴到達方式的游客;二是靠近軍區總醫院地鐵站,主要服務于公共交通到達方式的游客;三是靠近熊貓小鎮,考慮主要與熊貓小鎮進行聯動。
新聞鏈接
“熊貓之都”項目以保護大熊貓為核心,圍繞科學研究、公眾教育、國際交往、旅游休閑、文化創意、戶外運動等,將大熊貓的生態、文化價值和成都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有機結合,打造大熊貓的生態家園。
“熊貓之都”規劃打造總面積約69平方公里。該項目總體策劃及概念性規劃包括三大區域:熊貓星球片區(北湖片區)、熊貓家園片區(都江堰片區)、熊貓之窗片區(龍泉山片區)。
“熊貓之都”另外兩個片區——都江堰片區(熊貓家園)和龍泉山片區(熊貓之窗),今后又將如何打造呢?規劃藍圖也已出爐。
熊貓家園片區
以大熊貓野化放歸為特色
串聯多樣化游憩體驗
熊貓家園片區(都江堰片區)位于都江堰市。北至玉堂鎮白馬社區與水泉社區交界山脊線,東至環山旅游線,南至中興鎮石孟江河沿線,西至玉堂鎮、中興鎮海拔1200米高山脊線。規劃面積23平方公里。
該項目通過控制開發強度、林地恢復、強化地形風貌格局、低影響交通方式、核心項目打造,將形成以大熊貓野化放歸為特色的大熊貓自然生態公園與沉浸式高端生態度假地。
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野保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片區將依照生態敏感等級制定開發強度控制。也就是說,通過保護野生動物多樣化棲息地和生態走廊,禁止單位和個人進入(因科研需要通過批準的除外),形成保護核心區;對生態保存相對完好,敏感度相對較高的區域,允許小規模科學研究及觀察活動,允許設置生態影響較小的游步系統形成保護緩沖區;在人為活動相對頻繁的區域,開展科學實驗、教學實習、參觀考察、生態旅游等活動,形成保護實驗區。
同時,將通過林地恢復,以天然林恢復區、天然次生林恢復區、低效林恢復區、退耕還林恢復區為野生動物創造多樣化的棲息地和生態走廊。通過強化脊谷相互滲透的景觀風貌格局,形成熊貓谷野放風貌區、山脊景觀風貌區、溪谷風貌區。通過低影響的交通方式串聯多樣化游憩體驗,形成熊貓谷游憩環線、熊貓脊科研線路和熊貓林科普環線。
此外,該片區還將打造熊貓回家自然主題公園、熊貓半野化過渡訓練場、熊貓科研工作站、熊貓野化國際科研交流中心、熊貓谷生態度假村等核心項目品牌。
熊貓之窗片區
以“大熊貓+竹”為核心元素
實現生態與城市共同發展
熊貓之窗片區(龍泉山片區)擬選址高新東區與簡陽交界處,位于天府植物園擬建范圍內,南接奧體城核心區、西靠奧體城山地運動區,北臨成自瀘城際鐵路(規劃),東靠第二繞城高速,規劃面積11平方公里。
“該項目注重城市發展與大熊貓保護之間的紐帶關系。”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地區的經濟發展與大熊貓保護相輔相成。大熊貓的保護、繁育與文化影響為城市與生態和諧發展提供了連接紐帶。龍泉山基地作為熊貓之都和城市東進的重要一環,實現生態與城市共同發展。
“同時,該項目西部山勢起伏,東部毗鄰空港新城與天府奧體城,擁有生態保育和城市發展重要屬性。”該相關負責人分析,將以大熊貓為紐帶,為改善自然環境與人居環境、發揮生態價值與地理優勢和實現多層次可持續發展等方面提供空間和潛力。
記者了解到,項目以“大熊貓+竹”為核心元素。以竹為主要特色景觀和生態基礎,集大熊貓科普教育、竹文化、竹科研、竹產業、竹景觀于一體,打造景觀及配套文化、產業項目,構建商業消費場景,搭建對外交流平臺。(記者 王琳黎 圖據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