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大自然的女巡護員:29歲的我 在大相嶺守護大熊貓
付明霞今年29歲,研究生畢業后來到大相嶺自然保護區。一周在雅安滎經縣城,一周到保護區放歸基地,這樣循環往復的日子,過了約莫兩年。在以40歲以上男性為中堅力量的巡護員隊伍里,笑起來牙齒白白的她十分扎眼。但工作時,她也能扛著物資上上下下,虎虎生風。
晚上,她貓在野外巡護的補給站里做數據分析,白天進山,把被露水、汗水、雨水打濕的衣服換下來,放在篝火邊,白色水汽細細蒸騰,等衣服烤好了,當天的活兒也就做得差不多了。
這是四川林業隊伍里的新力量,接力棒正在傳遞。
向往大自然的姑娘
付明霞說,來到大相嶺是機緣巧合。
2017年,她已經從內蒙古師范大學畢業一年,在云南做野生動物調查工作。“看到大相嶺的招聘廣告,試著投了簡歷,然后就來了。”她本科學的生物學專業,研究生學的動物學專業,畢業后,一心想要找個“對口”的職業,“到保護區做野生動植物保護,感覺比較有聯系。加上我上學期間也比較喜歡出野外,跟著導師做珍惜瀕危物種保護,常上山安裝紅外相機什么的。來了大相嶺,聽說咱們這里主要是大熊貓保護區,就感覺有點興奮,保護大熊貓哎!”
半年的實習期后,她正式決定留下來。從此,大相嶺里多了個笑起來牙齒白白的姑娘。不過,這位姑娘看起來溫柔,工作起來卻并不含糊,上山做野外監測巡護,下山做數據分析整理,都行,沒有在怕的。
付明霞現在在保護區主要負責野外監測,比如日常的大熊貓野外巡護,以及一些重點區域的專項調查。“包括野化放歸大熊貓訓練啥的,也在做。”她笑起來,“所以現在,我手下有一票帥哥呢。”
野外巡護也很艱苦
“四川,尤其是四川這些各大山系保護區野外的條件和狀況,跟我以前出的野外有很大差異,雨量大、濕度大、植物茂盛。”來四川之前,她待的地方都比較干燥,到了大相嶺之處,還有些不太適應,“說實話,在四川出野外做這種巡護監測的話,可能更艱苦一些。”
2018年4月,付明霞和同事們出野外。進山時,發現路被雨水沖斷,所有人只得徒步進去。到了保護區邊上的扎營點,這是一個電站,有電,但沒有任何信號。“最苦惱的是,我們當時兩個女生,去了之后要和男生分開住宿,又沒有多的房間。”付明霞和女同事騰出來一間小廚房,搬了兩塊木板,“床”就做好了,“挺好的,男同事們床都沒有,只能打地鋪。”
每天早上8點前,他們就要出發,上山工作,下午兩三點返回。中午在野外吃干糧,回來時衣服常常是濕透的。濕衣服掛在火邊,當天的工作還沒有結束,在整理完數據資料后,天也差不多擦黑了。四月的山里,氣溫仍是嚴峻的,電站的發電機一直嗡嗡響,聲音大得說話都要高幾度。“我們本來琢磨著,晚上也別想睡了,結果跑了一天野外,晚上睡得竟無比香甜。”那一晚,枕著一方星空,付明霞睡得打雷都不會醒。
年輕的力量在生長
“女性從事這樣的工作,跟男性相比,是會更難一點。”但總體來說,付明霞不覺得性別是個問題,“跟其他的保護區交流,各種去實習啊啥的,發現從事這個行業的女性確實比較少,但并不是沒有。女性有女性的優勢。”
選擇林業工作,對她來說最核心的動力是喜歡。“你無論是什么樣的學歷,什么地方畢業的,畢業了就要面臨著擇業。可能很多人選擇去大城市啊,或者是怎么樣,個人選擇嘛。我是比較喜歡出野外,喜歡自然環境和野生動植物。感覺在這種工作環境中比較自在、舒適。”
現在,付明霞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守著大相嶺正在訓練的三只野化放歸大熊貓。“未來也會在保護區繼續工作。”她言語之間自信從容。越過她的身影望去,更多年輕的力量,如今正在四川林業領域生長。(記者 楊雪)
原標題:向往大自然的女巡護員付明霞: 29歲的我,在大相嶺守護大熊貓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