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努力比肩看齊世界最高水平
編者按
31位!北京時間24日上午,世界銀行發布《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中國以15個名次的躍升,首次躋身全球營商環境排名前40。營商環境就是“軟實力”,中國連續第二年躋身全球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經濟體排名前十背后,是中國邁向高質量發展路上持之不懈的改革開放,更是面向未來再出發的機遇和信心所在。
坐標成都,今年是市委確定的“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春節后首個工作日,成都就召開了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動員大會,明確提出致力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先進城市,努力建設與城市經濟規模國際排名相稱的營商環境和市場化水平。如今藍圖已經繪就,對標國際、國內營商環境先進城市,成都主動走出西部龍頭城市和全川首位城市的“舒適區”和“參照系”,努力在若干領域與世界最高水平比肩看齊。
在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中,中國排名大幅上升15位,位列第31位。這是繼去年由第78名提升至第46名之后又一重大進步。
營商環境是一座城市走向世界的名片,是城市參與全球合作的核心競爭力。今年春節后第一個工作日,我市召開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動員大會,為市委提出的“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繪就一張“路線圖”,標志著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先進城市再提速。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對標倫敦、東京、新加坡等國際營商環境先進城市,以及上海、深圳等國內營商環境先進城市,成都提出了自己的目標:到2019年底,營商環境短板弱項明顯改善,所有涉企事項網上可辦率提高至95%以上,辦理時限壓縮30%以上,部分領域營商環境指標達到國際公認的先進水平;到2020年底,以企業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服務水平顯著提升,力爭涉企事項網上可辦率達100%,辦理時限壓縮50%以上,各領域營商環境指標全面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在全國營商環境評價排名中位居前十強,加快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先進城市。
成都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堅決向“盆地意識”“西部思維”“固有舊習”說不,主動走出西部龍頭城市和全川首位城市的“舒適區”和“參照系”,努力在若干領域與世界最高水平比肩看齊。
實施“承諾制”改革試點
制度性交易和時間成本降低 企業獲得感明顯增強
今年4月,全市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推進工作專題會召開,明確了我市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工作重點從加強中介機構規范管理、加快探索環保安全領域“放”“管”協同等方面深入推進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工作。各區(市)縣按照“事前審批”向“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轉變的工作思路,全面啟動承諾制試點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各區(市)縣均已相繼出臺承諾制改革的政策文件。
針對行政審批事項“公示容易辦理難”“材料多清單細無頭緒”等問題,各區(市)縣充分發揮園區管委會主體責任,建立“無償代辦+服務集成”模式,園區管委會主動上門為企業辦理事前審批事項,企業在項目推進實施建設全過程只進一道門,降低了制度性交易和時間成本,企業獲得感明顯增強。
各區(市)縣全面梳理投資項目審批事項和流程,對項目的前期工作、審批流程、中介服務等全過程進行流程重構,優化整合審批事項,將過去的串聯審批變為并聯審批,部分審批事項后移,關鍵審批材料實行承諾容缺審批。以雙流區為例,企業投資項目開工前行政審批手續承諾時限由改革前的197天縮短為60天,壓縮承諾時限137天,承諾時限提速率達到69.54%,有效促進了企業投資項目落地實施,幫助企業更快、更準搶抓市場機遇。
“項目清單+城市合伙人”
鼓勵和支持更多民間資本參與重點領域項目建設
通過建立政府搭建平臺,以項目包的方式,聚合項目業主、民間資本、金融機構三方聯動,促進重大項目有序推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項目清單+城市合伙人”對接機制,鼓勵和支持更多民間資本參與重點領域項目建設。
市發改委組織市屬國有企業、各區(市)縣,著重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選擇一批具有經營性和收益性項目,形成擬向民間資本推介重點領域的項目庫;同時,按照擬推介項目涉及領域,通過市工商聯、市房協等行業協會分類邀請、微信公眾號廣泛發布等多種渠道,邀請企業、金融機構參加項目推介發布會,由項目業主單位就項目建設內容、前期進展、回報機制等進行介紹,搭建無縫對接合作平臺。
截至目前,成都已舉辦兩場“成都市重點領域項目引進民間資本推介發布會”,共對外推介項目50個,總投資近1390億元,涉及片區綜合開發、城市基礎設施、農林水利、商貿流通、文化旅游、園區建設、特色小鎮打造等多個方面,建立了企業、金融機構與項目直接有效的溝通渠道。
出臺“重點項目20條”
每年篩選確定100個重點推進項目,作為重中之重匹配資源要素
8月16日,全市投資促進工作現場會召開。緊接著,《成都市支持保障重點項目的20條政策措施》印發,明確了重點項目享受土地指標傾斜、地價優惠政策、財政資金支持等,還提出每年篩選確定100個重點推進項目,作為重中之重匹配資源要素;提出了對每個重點項目實行市級“項目長服務制”、區縣級“首席服務制”,構建重點項目全生命周期“線上+線下”管理機制,限期完善重點項目周邊配套等;明確了申報國家重大項目、省重點項目,原則上從市重點項目中篩選產生;制度化開展重點項目“月通報、季拉練、年考核”;每年通報表揚“全市重點項目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通過進一步增強企業投資信心,調動全市上下推進重點項目的積極性。以用地需求舉例,成都將積極保障省、市重點項目用地需求,經“一圖一表”審查后,省、市重點項目所需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由市上統籌保障80%以上。同時,全市每年確定100個戰略性、功能性、支撐性重大項目為市重點推進項目,由市上全額保障土地利用年度計劃。資金方面,每年成都市本級將安排不低于3000萬元預算內資金,支持市級有關部門(單位)、各區(市)縣和66個產業功能區圍繞重大戰略、重要規劃,策劃生成重大項目,推進項目前期工作。
守信聯合激勵失信聯合懲戒
在司法、稅務領域率先建立與社會組織和金融機構聯合獎懲機制
市發改委會同市市場監管局、市法院、市稅務局聯合成都信用評估協會和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簽署了《成都市司法、稅務領域信用聯合獎懲合作備忘錄》,在司法、稅務領域率先建立與社會組織和金融機構的聯合獎懲機制,將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推廣到經濟社會各領域。成都與杭州市、寧波市等8個城市就探索建立以聯合獎懲為核心的跨區域信用體系建設簽署了《信用城市聯盟合作框架協議》,加強聯合獎懲跨區域合作。
同時,建立健全信用聯合獎懲清單制度,明確了我市建立信用聯合獎懲制度的領域,目錄清單內容包括獎懲對象、發起部門、實施部門、法律依據等內容;梳理了聯合執行的聯合激勵和懲戒措施,措施清單內容包括獎懲實施單位、獎懲對象、具體措施、法律及政策依據和實施期限等。
此外,還建立聯合獎懲清單制度的動態管理機制,以數據接口、信息查詢、功能插件等方式向各聯合獎懲發起部門和實施部門提供查閱聯合獎懲信息、記錄聯合獎懲實施情況,實現發起響應、信息推送、執行反饋等動態協同。各實施部門將涉及本部門(單位)的聯合獎懲相關內容嵌入審批、監管等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工作流程中,通過技術手段輔助和倒逼聯合獎懲工作的開展。(記者 楊彩華)
原標題:中國營商環境躍居全球第31位背后的成都坐標 成都努力比肩看齊世界最高水平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